皮书观点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在2013年施政报告中指出,“增进民生福祉,立足长远发展”是施政的一项重要目标。显然,主动融入珠三角区域整合发展已经迫在眉睫。然而,要真正融入新一轮珠三角区域整合发展,突破发展瓶颈,仍需面对以下挑战:
(1)观念上,要确立区域合作发展的互惠关系。
澳门未来的发展方向取决于究竟要一个什么样的澳门以及澳门的城市定位。从澳门的城市规模和各种资源条件来看,澳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历史优势和制度优势,发展以博彩旅游为点缀,兼具特殊品位的“文化产业之都”或“国际休闲之都”。澳门地少人多,自然资源匮乏、人力资源短缺一直是澳门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而这些障碍恰恰是珠海等珠江口西岸城市的优势所在。因此,澳门有必要调整观念,实现包括香港、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的对等合作关系,从而加快在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的步伐。
(2)策略上,要形成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
《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在推动粤澳合作以及珠澳协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具体项目的形式,如: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竹银水源工程、拱北口岸改扩建工程、澳门大学横琴岛校区建设等,进一步强化粤澳特别是珠澳之间的联系,缩短双方协商和利益博弈的过程,为深化合作打开突破口。目前,由于意识形态差异和体制障碍,即便博彩业和会展业发展水平较高,澳门也难以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过于单一的产业结构也给澳门的社会结构和居民的职业选择带来诸多困扰,影响居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整体发展。除博彩业外,澳门的本土产业逐渐完成向外转移,包括珠海在内的珠三角城市对澳门的依赖性逐步降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过去从港澳地区转移出去的低附加值加工贸易企业受到沉重打击,数量所剩无几。珠三角城市特别是珠海,也意识到与澳门的产业合作前景十分有限。正是在粤澳产业经济相对独立的背景下,中央政府试图通过《协议》,支持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发展,通过开发横琴,推动粤澳双方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如何寻找新的高端产业结合点,增强区域辐射能力,推动珠澳持续发展和促进两种制度的相互融合,是摆在澳门和珠三角地方政府面前的两大问题。解决好这两大问题,既是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深化,也是粤港澳未来的共同利益所在;唯有把区域合作建立在牢固的共同利益之上,才有可能实现区域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互补互惠。
(3)政策上,要建立区域内的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机制。
融入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推动珠澳协同发展,是区域发展的共同需要,目的是在珠三角区域内,特别是珠澳两地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达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功能互补、联动发展、利益均沾,从而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这一目标能否实现,有赖于一系列创新性制度的安排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策、措施、安排只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区域内人员、资本、商品、资讯和服务等各类要素的合理流动。因此,建立在平等对话关系、共同利益基石之上的区域合作,仍然需要在政策运作、市场流通等机制对接方面下工夫。当我们憧憬着粤澳新通道建设与北区经济发展的时候,当我们研讨横琴开发带给澳门金融业发展机遇的时候,当我们静待港珠澳大桥建设推动澳门经济发展的时候,我们应有一个从区域整体发展和周边地区互动合作出发的更为宏大的视野,时刻权衡利弊,进而形成更有利于区域内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机制,这是澳门特区政府管治能力提升方面的一项新挑战。
(4)时机上,要牢牢把握共同开发横琴的契机。
横琴岛位于珠海南部、澳门西侧,四面环海,全岛面积约101平方公里。通过莲花大桥、横琴大桥与澳门路环、珠海湾仔陆地相连,与澳门最近距离不到200米。在中央政府政策支持和区域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合理开发横琴,一方面,可以解决澳门城市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对粤澳、珠澳两地的长远发展和深度整合的重要探索。笔者认为,横琴开发成为珠澳携手、区域深化、示范全国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能否把握这一契机,不仅关系到珠澳两地未来发展的走向和成败,更对今后国内政治、社会体制改革探索起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牢牢把握横琴开发的契机,在境内关外的体制机制合作上寻求具有示范效应的新突破,从而推动区域内部实现更高层次的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以上内容参见《澳门蓝皮书 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p11-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