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3版《京津冀蓝皮书》:水资源承载力已成最大“短板”,用水缺口主要依靠跨区域调水、超采地下水和输入虚拟水来弥补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3-03-19

    蓝皮书指出京津冀属于“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标准。按照国际公认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 m3为轻度缺水,低于2000 m3为中度缺水,1000 m3为重度缺水。2011年北京水资源总量为26.81亿m3,按照2011年末常住人口2019万人,加上流动人口约240万人,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19m3,远低于国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m3的重度缺水标准。2011年天津市水资源总量为15.4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16 m3,约为当年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5。即使是河北省,绝大部分地市行政区水资源也极为贫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国际严重缺水标准。

 

    蓝皮书研究分析显示,北京市的水资源人均需求量约为345 m3,天津市的水资源人均需求量约为279 m3。以此推算,北京市当地水资源只能承载667万人,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的40%,现实供水量的水资源承载力约1000万人左右,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的60%;天津市的当地水资源只能承载力431万人,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的38%,现实供水量的水资源承载力约839万人,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的74%。由此可见,京津冀当地水资源量难以支撑现有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北京和天津的现实供水量均高于当地水资源量。北京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3亿m3,近年来用水总量在35亿m3左右,用水缺口约12亿m3,主要依靠地下水超采和从周边省份的调水来弥补。由于人口快速增长,生活用水已占用水总量的44%。如果人口持续膨胀,南水北调的水量将会被快速增长的人口所吞噬。天津市正常年景下水资源量约12亿m3,近年来用水总量约23亿m3,用水缺口约11亿m3,主要依赖引滦工程和引黄工程的调水来弥补。

 

    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消费实际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来源于当地水资源和跨区域调水的“看得见”的水资源;另一部分是隐含在区域间商品与服务贸易中的“看不见”的虚拟水流动。本研究用水足迹来表征实际用水需求,既包括直接的水资源消费,也包含间接的水资源消费,即隐含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虚拟水。2007年北京市的水足迹为57.48亿m3,天津市为31.52亿m3,当地水资源量还不到水足迹的一半,现实供水量也小于水足迹(用水需求量)。现实供水量与水足迹之间的缺口主要依靠来自区域之外的虚拟水净流入来弥补。关于北京内部水足迹和外部水足迹的计算结果显示,北京外部水足迹占水足迹总量的比例在逐年上升,由1997年的34%上升到2007年的50%。这一结果充分体现了虚拟水流动对于缓解北京水危机、提高北京的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作用。

 

    虽然2006年以来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数量由于雨水资源量的增长而呈现增加趋势,现状用水量因结构调整和节水节能等措施也呈现一定的下降迹象,但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埋深增大。根据水利部发布的《中国北方平原区地下水动态月报》提供的数据,2012年7月初,北京大部分平原区地下水埋深12~50m,天津大部分平原区地下水埋深1~8m,河北省的保定、石家庄地区地下水埋深一般12~50m,局部超过50m。与2011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埋深增大,地下水储存量减少。唐山、廊坊、保定和沧州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分别超采37.31%、82.40%、63.76%和73.71%。

 

    (以上内容参见《京津冀蓝皮书 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