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蓝皮书指出,2012年,养老保障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
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开始试点。2011年,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居保)开始试点。2012年7月,国务院在全国所有区县实施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全覆盖计划,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领取养老金。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部开展新农保和城居保的覆盖工作,城乡居民参保总人数达到48370万,13075万城乡老年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短短3年间,两大养老保险均实现了制度上的全覆盖,与此前建立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道,为中国百姓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网,几千年来亿万群众“老有所养”的梦想首次在制度上得到了实现。
2.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八连涨
《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缩小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2012年,国务院在全国再次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平均涨幅10%,全国月平均养老金达到1721元,这是自2005年以来国务院第八次实施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增长计划。2005年,中国企业职工平均养老金为713.25元,2012年比2005年增长了141.29%。
3.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历史性成就
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从资格条件、对象认定、申请审批、民主评议、公开公示、资金发放等方面完善了低保制度。民政部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城乡低保资金管理办法》《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规范了低保标准制定、低保资金管理和低保审核审批程序。这些政策推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同时,探索建立了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全面建立了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表明最低生活保障运行机制创新取得了新突破。2007年以来,全国累计投入城乡低保资金5314亿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了75%和136%,实际补助水平分别提高了137%和188%。2012年1~11月,全国城市低保累计支出563.1亿元,同比增长6.7%;农村低保支出600.3亿元,同比增长20.7%。目前,全国共有低保对象7443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5%,其中包括334万城镇老年人和1965.9万农村老年人,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
(参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