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3年3月28日,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了“2012~2013年《殡葬绿皮书》新闻发布会”,并正式发布了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3)》。绿皮书对2012年中国殡葬业发展的重点及热点问题进行了跟踪调研和深入分析,提出了2013年中国殡葬业发展的预测和相关对策。
《绿皮书》呼吁,探索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遗体防腐发展新路径,对保护公共卫生和环境安全,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杨德慧在《绿皮书》中撰文指出,遗体防腐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外防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遗体保存的质量日益提高,社会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遗体防腐作为殡葬行业服务中一项重要内容,每年涉及近千万家庭。这项服务开展得如何,不仅与遗体保存质量相关,更对公共卫生和环境安全造成重要影响。分析我国殡葬行业中遗体防腐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遗体防腐发展新路径,对保护公共卫生和环境安全,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受我国传统习俗影响,遗体一般会在殡仪馆或家里停放3~5天后再进行火化或安葬,进入到殡仪馆的遗体一般采取低温冷冻保存方法为主,较少采用药物防腐进行保存。《绿皮书》认为,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与发展,节能环保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殡葬行业中日益重要,遗体防腐保存服务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迫使殡葬队伍日益壮大、职工素质稳步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提升、殡葬科技加快发展,防腐设备、器具要科学先进,遗体防腐剂要高效、环保、无害。这势必推动遗体防腐向科技创新型、设备先进型、操作规范型、节能环保型、公益普及型、服务阳光型等方向发展。遗体防腐事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遗体防腐的未来发展路径包括:用先进文化为引领,摈弃封建迷信,提高公众卫生环保意识;用国家标准作框架,规范操作行为,提高防腐方法的科学性;用先进设备器具作载体,替代原始、粗放器具,提高防腐功效;用专业理论知识作基础,锤炼精湛技艺,提高防腐质量;重视人才培养,打造殡葬技能大师,提高殡葬队伍素质;改变闭关自守,促进国际合作交流,创造一流防腐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满足群众多元化的丧葬需求。
最后,《绿皮书》指出,解决我国殡葬行业遗体防腐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以先进文化为引领,摈弃传统封建思想,提高群众卫生、环保意识;制定实施技术标准,规范操作行为,使防腐方法更加科学;创新研制遗体防腐专用设备、器具,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提高防腐工作效率;殡仪职工也要积极参加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培训、交流与合作,不断锤炼技艺,提高素质,提升水平,打造国际一流防腐技术,满足社会的发展和群众多元化的丧葬需求,促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
(以上内容参见《殡葬绿皮书 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2~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