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2)No.5》:中国教育发展中公共教育投入偏低 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的纯收入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3-02-22

    绿皮书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前后两个30年走过的历程,是从福利色彩深厚但教育水平低到福利色彩持续弱化但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公共教育投入偏低不仅直接导致了教育的福利、公益色彩持续弱化,使教育支出或人力资本投资成为个人或家庭负担持续加重的重要原因,而且弱化了国家财政的公共性,使这一应当且能够让全体国民分享国家经济发展成果的途径不能在社会分配中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以高等教育为例,1989年至今,中国大学的学费增长了至少25倍,现在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的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的纯收入,以至于近年来大量农村高中生弃考大学的现象,继200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下降40万人后,2010年减少74万人,全国只有4个省份的报名人数没有降低,这不能不说是大学生费用支出负担沉重的一种反映。近十多年来,对教育持批评者趋多,很大程度上即是教育支出日益构成了城乡居民的沉重负担,这说明公共教育投入不足的效果是非常负面的。

 

    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受教育程度与文化素质仍然偏低,亿万农民工平均受教育年限更是偏低,大多数只能从事缺乏技术含量的低端产业工作,从而既制约着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也影响着劳动者报酬的提升。

 

    绿皮书建议,应尽快落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4%的比重的目标,进而不断提高这一比重。优化教育投入结构,优先保障公共教育投入向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向低收入群体、流动人口子女倾斜,向教师倾斜,以此确保底线公平并逐渐提升底线标准,使城乡居民与全体教师真正得到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实惠。同时,明确相关政策,利用公共教育投入带动民间或社会资本投向教育领域。

 

    (以上内容参见《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2》,P181~188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