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研讨会暨2012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首发式于2013年1月15日在京举办。蓝皮书就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几个方面,回顾总结了我国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分析了各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态势,梳理了城乡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了城镇化对城乡一体化模式产生影响等新情况,探索转型环境下新现象、新问题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土地、户籍、农民工、社保改革等政策体系角度,探讨“四化同步”发展新路径。同时还从实践层面介绍了东部发达地区的创新经验,以及中西部落后地区的新探索。
蓝皮书认为,晋江市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先进,创立了产业联动的集聚扩散机制、政府主导与市场互动有机结合机制、均衡决策与统筹发展有机结合的机制,使农民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拥有更多的知情权与参与权,这是形成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政治基础。
蓝皮书总结了晋江市城乡一体化的多种途径,包括政府公共服务与管理的城乡一体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城乡医疗与社会保障体制的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城乡产业与劳动就业的一体化、城乡生态保护一体化、城乡规划的一体化。
蓝皮书分析了晋江市城乡一体化的经验。包括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公共财政的三个倾斜。即“财政支出要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基层薄弱环节倾斜、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的原则。真抓实干、不搞“一阵风”,也不搞所谓的“政绩工程”。晋江政府能够建立长远目标,真抓实干,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每一项工作做实做细;还坚持全面发展,防止片面追求亮点与“政绩工程”。城乡一体化必须跳出“三农”看三农,建立城乡统一市场。晋江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证明,城乡一体化必须跳出“三农”看“三农”,同时必须建立城乡的统一市场。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的一样化,更不是要消灭“三农”。城乡一体化主要指的是从制度设计上消灭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而这种结构指的是城乡之间不平等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地位,这些是人为的不平等,可以通过制度的完善加以克服。晋江的经验证明,其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不但促进了“三农”的稳定发展,同时城市与乡村之间也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而不是所谓的城乡一样化。县域经济水平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区域城乡一体化的两大推动力。农村工业化程度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础的现代化是中国城乡一体化得以实现的关键。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这就要求各级地方政府领导的心里必须始终想着“三农”,把其当作城乡统一化的重点与难点来抓,才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
(参见《城乡一体化蓝皮书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2)》P224~236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