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3版《社会心态蓝皮书》:从互联网发展看北京奥运到伦敦奥运的公众参与变化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3-01-10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1月7日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指出,对2012年中国公众在伦敦奥运期间的社会心态分析发现,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中国公众参与和关注奥运会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高度关注但是更加理性。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公众可以与奥运会热点实时互动,推动中国公众以更加立体化和多元化的视角去看待奥运会这样的舞台,关注心态趋于成熟。

   

    蓝皮书指出,通过对2012年公众对伦敦奥运关注的调查发现,北京奥运热情过后,中国公众对伦敦奥运的热情依旧不减,95.0%的调查对象表示“比较关注伦敦奥运会”,75.8%的表示“第一时间看了赛事直播”,而与北京奥运相比,中国人对奥运的关注呈现出了理性回归趋势,不少受访者(30.5%)表示“我只观看自己感兴趣的比赛,不管有没有中国选手参加”。同样的理性表现还体现在公众对于运动员的退赛和失误表现出的更多的理解上。蓝皮书认为,中国公众的心态在2012年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性,不强求,以宽容之心对待运动员的表现,成为中国公众2012年伦敦奥运心态的重要表现。

   

    在关注内容上看,奥运关注呈现出了一定的娱乐心态,对于伦敦奥运,82.8% 的受访者表示,“对于本次奥运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如判罚争议、让球退赛等,都一直持续关注”,43.4% 的则对“体育明星的新闻、报道很感兴趣,甚至超过了比赛”,41.7% 的对“奥运会赛场外的一些八卦消息和报道非常感兴趣”。蓝皮书认为,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今天的中国公众对于奥运会有了更多的“娱乐”心态,奥运会成为一个在特定时间内可以放松、娱乐和话题性的热点事件。

   

    而最为引人关注的是,4年间,人们参与奥运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2012年伦敦奥运会,成为了互联网媒体大放异彩的一场“数字化”的奥运会。由于时差关系,不能熬夜收看奥运赛事的观众,往往(62.2%)会选择互联网作为关注媒介,而个人PC、手机浏览网页、手机APP、平板电脑都成为通过互联网关注奥运的终端,用以上两种终端关注奥运的人群达到41.6%,通过三种方式关注的奥运达到25.9%,多屏化的媒介行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随着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与大事件的信息交互的实时化和互动性在加强。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习惯于借助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通过微博、移动APP等新兴平台关注“赛事新闻”、“金牌榜”、“赛事结果”等资讯信息。

   

    蓝皮书认为,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以及新媒体的发展,是催生中国公众更加理性的关注奥运的重要原因,人们可以通过评论来参与奥运,创造、推动、制造新的奥运相关的热点和新的时尚话题,所以,在未来,对于公众舆论的引导,以及让公众更多的来参与到运动员的信息分享中,对于提升中国参与各项世界级比赛的体育代表团的信心等等也都有积极的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