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2年12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2012年《中国药品市场报告》发布”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评价了2007~2010年全国及各省医疗资源的分布和发展情况,分析了2012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和公立医疗机构运营过程中药品的特征,预测了未来几年的中国药品市场,并正式发布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药品市场报告(2012)》。
医药蓝皮书指出,中国药品市场主要集中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城市,北京、上海、天津是我国医疗资源最丰裕的地区,这三个地区居民的人均药品消耗也是我国居民人均药品支出最高的三个地区。统计数据显示,居民人均药品支出额与医疗资源的数量及质量都有密切关系。医疗资源越丰富、医疗质量越高,表明医疗环境越好。在供给方的保障程度越高(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的情况下,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会越大,药品支出也越多。
其中,二、三级医院是中国药品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二、三级医院药品市场成长呈现以下五个特征。
第一,2006~2011年,医院药品市场呈高速增长。三级医院药品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2.29%,二级医院药品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20.53%。
第二,增长速度逐年下滑。2007年二、三级医院的同比增速超过25%,2011年增速均低于15%,增速下滑超过10个百分点。
第三,三级医院药品市场成长性强于二级医院。
第四,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医院药品市场的成长性快于东部地区。2006~2011年,中部和西部地区市场规模的平均增速分别为26.64%、27.06%,而东部地区只有20.13%。
第五,大型和中型医院药品市场的成长性快于小型医院。
此外,居民疾病谱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医院使用药品类别的转变。2008~2011年,医院用药类别的结构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占医院总用药的比重出现较大比重的下降,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下降幅度均超过5个百分点。同时,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的比重明显上升。
(参见《中国药品市场报告(2012)》P17~21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