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2年1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13)》新闻发布暨中国周边环境与战略学术研讨会,正式发布了《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13)》。
蓝皮书指出,2012年亚洲新兴经济体普遍经历了增长率放慢的过程。其中,中国与印度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达到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相比之下,由于日本经济受震后重建的拉动因素影响,增长率由负转正。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速放慢主要源于欧债危机的冲击。其一,受欧盟内部需求疲软的影响,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出口明显放慢,因为欧盟是多数国家最大的出口市场。其二,受资本避险倾向的影响,从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到2012年第三季度,短期资本大量从亚洲新兴经济体流出,致使这些国家的本币汇率贬值,股票市场下跌,投资者信心下降。其三,受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亚洲新兴经济体不得不从紧缩性经济政策转向扩张性经济政策。而国内原有的通胀与资产泡沫压力并未完全消除,故政策管理当局面临外冷内热的掣肘,实施扩张性经济政策,尤其是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困境。
蓝皮书指出,以2012年9月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同时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为起点,亚洲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外部环境再次发生变化。短期国际资本再次向新兴经济体回流,对美元的汇率从贬值转向升值。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亚洲新兴经济体一方面被冠之以“全球经济火车头”的美名;另一方面,它们却无法自主决定自身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频繁地受制于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第一阶段,亚洲新兴经济体普遍实施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其结果是在率先摆脱衰退的同时,引发了国内经济过热。第二阶段是为遏制经济过热实施紧缩性经济政策。在经济过热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之前,受欧债危机的冲击又不得不步入第三阶段:实施宽松的经济政策。这种尴尬局面将为亚洲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埋下越来越多的隐患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解释了自20国集团首尔峰会以来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越来越大的原因。 。
蓝皮书也指出,鉴于欧债危机已经度过最危险的阶段,发达国家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亚洲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逐渐显现,2013年亚洲新兴经济体将走出2012年的低谷。不过,对此我们不能给予过高的期望,其增速预计只是略有回升。原因是欧元区摆脱主权债务危机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预计2013年的增长率不会超过1%。美国经济面临“财政悬崖”的威胁,即使白宫与国会最终达成共识,其增长率也只有2%左右。日本经济受外需不振的影响,增长率也只有1%左右。如果中日经济关系恶化的局面不能得到改善,不排除日本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可能性。
(参见《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