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3年12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2013年《世界经济黄皮书》《国际形势黄皮书》发布暨世界经济与国际形势报告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探讨了世界经济与国际形势发展的热点事件和面临的挑战,展望了2013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格局下的世界经济和国际形势变化的最新动向及对中国的影响,并正式发布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和《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3)》。
黄皮书指出,自2005年以来,美国国内油气供应量持续增长,油气自给率和能源自给率持续提升,能源供需关系和进口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能源独立”趋势和能源安全程度不断提升。这一趋势是过去50年来美国能源供需关系、技术进步和能源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明显的战略利益,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对美国经济复苏和北美地区的能源地位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并将对未来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全球能源关系和全球政治经济形成冲击。
黄皮书指出,从今后美国能源需求增长趋势看,美国能源需求与周边国家(加拿大、墨西哥)、南美国家以及世界其他地区能源供应之间存在日益增强的相互依赖关系。其中,仅目前加拿大与墨西哥两国对美国的石油出口便占23%左右。根据花旗银行全球商品研究部的研究,到2020年美国页岩气、致密油、加拿大油砂以及墨西哥湾和巴西深海开发的趋势,北美地区正构成一个更加牢固的油气供需整体(被称为“新中东”)。今后美国对加拿大、巴西和其他个别国家的油气供应依赖仍将强化。
黄皮书分析,10多年来,美国不断减少对不稳定地区和国家的石油进口比例。1999年美国从波斯湾进口的原油和成品油比例为23%,到2010年降低为15%,同时,从委内瑞拉、利比亚等不稳定国家的石油进口比例也逐步减少。意味着今后美国与外部世界的石油依赖关系由区域向重点国家调整,即由原来与中东、非洲、南美和北美地区的区域依赖关系转向与少数稳定国家的重点依赖,石油进口主要倚重北美邻国(特别是加拿大)、南美国家(特别是巴西)以及沙特阿拉伯及尼日利亚等个别中东和非洲国家。这些变化必然促使美国调整对外能源政策,至少在处理中东事务上减少“石油供应的负担”,使其外交政策不“被中东产油国绑架”,从而使得美国的中东政策或欧佩克政策更具灵活性。并且,美国在其石油产量超越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之后可发挥类似“机动国”的作用,即在未来油气产量增减产方面直接影响国际油价波动的相应影响力。在天然气方面,一些过去设计为进口天然气的设施变为出口设施,美国天然气自给有余将为欧洲液化天然气(LNG)进口留出较大的全球资源空间,从而使后者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程度。而由于美国国内天然气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变,也促使俄罗斯不得不改变其天然气开发计划。这些趋势直接冲击着全球天然气贸易与投资以及天然气定价模式。而从地区结构看,美国“能源独立”趋势也影响着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目前,中美两国之间的能源竞争激烈,合作有限。由于美国外部能源关系的适度收缩和调整,中国对外能源关系的不断扩展,中美双边能源关系和合作领域逐步超越双边范畴,走向多边。中国、美国与第三国(加拿大、伊朗或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或安哥拉)之间的多边能源竞争和合作关系凸显。中国与美国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合作和相互竞争的复杂关系。
黄皮书指出,今后美国在能源战略和政策制定上,既需要继续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带来的现实战略利益,又要应对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保护压力和系列的气候变化问题;同时继续加速开发可再生能源,不断提升非化石能源的供需比例。美国必须在能源战略、能源技术开发和发展方式创新上,利用“页岩气革命”的契机和“能源独立”的趋势,大力推进天然气开发,并以天然气为“过渡能源”,进一步推进能源消费结构的清洁化。同时从技术进步、能源效率和政府管制的角度,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夯实能源安全的基础。这些因素构成了未来美国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也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同样面对的能源政策问题,尽管在发展道路和模式上不存在相同的解决方案。未来十年美国在新的能源战略与政策制定方面的探索将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的启示,从而推动各国在全球范围内共同迎接一场新的能源革命。
(参见《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278~297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