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3年12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2013年《世界经济黄皮书》《国际形势黄皮书》发布暨世界经济与国际形势报告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探讨了世界经济与国际形势发展的热点事件和面临的挑战,展望了2013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格局下的世界经济和国际形势变化的最新动向及对中国的影响,并正式发布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和《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3)》。
黄皮书预计在短期内,欧元区宏观经济再平衡需要继续深化,欧债危机仍是全球金融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在长期内,欧债危机的解决机制已步入正轨,在降低欧元区内部宏观经济失衡的基础上,欧元区会继续推进一体化进程。
黄皮书指出,2012年是欧元区重债国的偿债高峰期,也是欧洲银行业去杠杆化的关键时期,投资者普遍关注债务国的偿债能力,以及银行间借贷市场是否有足够的流动性满足再融资需求。随着欧债到期高峰的来临,欧洲融资环境可能会进一步恶化,金融市场的动荡将会加剧。由于欧洲商业银行普遍大量持有欧元区重债国的国债,欧债危机的爆发重创了欧洲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根据欧洲银行局第二轮压力测试的结果,欧洲银行业的资本金缺口约为1080亿欧元;IMF的估算结果为2000亿欧元的资本金缺口,摩根士丹利的测算则是2750亿欧元。
黄皮书分析,为了让成员国尽快达到财政目标,欧元区财政整顿的力度过快过猛,导致重债国陷入了衰退泥潭无法自救。财政整顿在减少支出的同时也降低了整体经济规模。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整顿本身会增加而不是降低政府债券的风险。在衰退最严重的国家执行严苛的财政紧缩,无疑是对降至冰点的宏观经济再泼了一盆凉水。而欧元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陷入流动性陷阱,而且失业率也达到了高峰。这不仅会让财政乘数显著上升,还会产生自我实现的恶性循环:失业的居民会降低对未来的预期收入和就业概率,从而降低当期需求,进一步增加失业率,恶化经济增长,降低减赤效果。
欧央行是欧元区恢复市场信心的火箭筒。一旦欧元的存续面临真正的威胁,欧央行将会毫不犹豫地购入更多资产来平息危机。与银行业挤兑自我实现的过程类似,政府国债市场也存在流动性向偿付性危机转化的可能性。
黄皮书指出,欧元区若想彻底摆脱欧债危机困扰,必然需要加快实施财政一体化,将欧洲一体化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财政一体化意味着部分财政权力由成员国向欧盟的转移,欧盟将能更及时地监测成员国的预算情况并建立失衡预防机制。在预算不达标的情况下,欧盟将出台强制性纠正措施。各成员国任意而为的财政政策空间将受到严格限制。并且在达成财政联盟之前,欧元区需要继续解决日益严重的宏观经济失衡的问题。 建立有效的财政政策协调机制以及跨国的财政移转机制,以便在事前防制或事后援助,更理想的状况是实行财政政策的统一或单一化,以有效化解潜在的危机。
(参见《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257~276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