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2年12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2013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分析了2012年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预测了2013年我国社会发展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正式发布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社会蓝皮书调研结果显示,5级量表赋值方法下,2012年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分值为3.57分。2000~2012年,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平稳发展,对生活表示满意的比例稳定在50%~70%之间。
比较2008~2012年5年间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及城市居民的满意度分值,蓝皮书发现:
(1)公众对政府管理的信心度,特别是管理国际事务和经济事务的信心度,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但这些指标与公众总体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相对较低。(2)对国家经济状况、国家国际地位感、社会治安等宏观指标的满意度及其对总体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均处于中等水平。(3)与个人生活、福利、收入等密切相关的微观指标,如个人经济状况、社保状况、职业状况、消费信心等,满意度相对较低,但它们对总体生活满意度却有着最重要的影响.
——公众对贫富分化、社会稳定性等问题感知明显,半数人乐观看待贫富分化问题的解决,社会风气和领土争端问题首次跃居关注榜前十位
纵观历年来城市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1)物价、房价、医疗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贫富分化、社会稳定以及领土争端等问题,开始成为新的关注焦点。贫富分化问题在2007年第一次进入关注榜前十名,2012年31.6%的居民表示最关注贫富分化问题,仅次于物价、房价,位列第三位。社会稳定问题于2011年首次入榜排在第九位,2012年跃居第五。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纠纷和社会道德风气问题均在2012年第一次进入前十位。
——物价波动承受力和消费信心没有实质性提升,经济压力感普遍存在,住房和基本生活成本是主要压力源
2006~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的CPI经历了几次大的起伏,虽然城市居民的物价波动承受力随之波动,但起伏幅度没有CPI显著。2012年前三季度 CPI较2011年大幅下滑,城市居民物价波动承受力并无明显提升。
在考察历年城市居民消费信心指数时,社会蓝皮书发现,城市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在2008年底陷入低谷,2009年有较大回升,之后则一直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没有大的波动。在构成消费信心的三项指标中,消费时机认同度一直是下拉消费信心的因素,国家经济状况判断则是提振消费信心的因素。2012年调查中,仅有6.9%的城市家庭打算未来一年增加家庭消费,60.5%的家庭表示2013年要减少消费增加储蓄,这一比例较2011年同期调查的数据(52.4%)进一步提升。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半数(51.3%)城市居民表示经济压力大,仅有183%的表示经济压力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居民经济压力来源前三位依次是住房(56.9%)、生活成本(49.2%)和子女教育(33.2%),中等以上收入者的经济压力更多来源于住房,低收入者的最大经济压力来自基本生活成本。
调查还发现,即便在过去一年有新增存款的家庭中,也有42.6%的家庭表示目前的经济压力大。由此可见,普遍存在的经济压力感,是物价波动承受力和消费信心难以有实质性提升以及公众对于物价的感受与实际CPI变化情况并不完全吻合的关键原因。
——养老忧虑度持续增加,养老观念有所变化,物质无忧、身心健康、情感满足是幸福老年生活的三大标志
2000年,老龄化开始成为中国社会发展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城市居民对于未来养老问题普遍表示担忧。纵观2007年至2012年这6年的数据,笔者发现,城市居民的养老忧虑度呈上升趋势,分值分别为2.79分→2.97分→2.83分→3.25分→3.57分→3.42分(5级量表评定,分值越高表示忧虑程度越高)。
2012年调查中,分别有59.2%和54.2%的人表示担心未来养老时的生活照料和养老费用问题。而在2006年,两者的相应比例分别仅为39.6%和38.9%。另一个数据可间接反映公众的养老压力感:在30岁以下处于婚龄的受访者中,想生多个子女的第二位原因是“减轻孩子今后赡养老人压力”(18.1%,)。
与5年前相比,尽管选择传统的子女家庭养老模式仍是主流(2007年为57%;2012年为36.6%),但城市居民的养老观念已经在发生变化:更多的人愿意采取“住在家里,由家政人员或居委会上门照料”这种模式,而愿意去民政部门设立的养老机构养老的比例也有一定增加,但选择商业性养老机构的比例基本未变。
调查数据显示,实际上只有19%的成年子女和父母住在一起,43.7%的成年子女和父母住在同一个城市,35.9%的成年子女和父母生活在两地。除了居住模式会制约传统养老模式的实现外,目前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的“4-2-1”家庭模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对夫妇要养活四个老人,家庭养老模式对于子辈们的经济压力亦很大。本次调查中,22.2%的成年子女表示,65岁以上的父母给予自己的经济帮助更多,老年人对成年子女的“经济再哺”现象在城市家庭中并不少见。
61.9%的受访者希望自己的养老金能够由国家和政府来负担,但只有39.6%的人预计今后自己的养老金会来源于国家和政府,32.2%的人预计今后的养老费用主要靠自己来解决。这些数值显示出公众对于社会养老的信心不足,更折射出公众对于养老问题的忧虑。
——社会治安和情绪化冲突给公众带来的不安全感有所提升,商业领域的诚信度需要整体提升
比较2011~2012年城市居民感到最不安全的社会问题可以发现两年的数据结果基本一致:(1)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连续两年以超过40%的高提及率排在榜首,占压倒性优势。(2)在前四位因素中,除了社会治安问题以外,其他三个问题都与社会诚信相关。如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假冒伪劣商品问题、社会中的各种骗局等。同时还要看到,2012年,社会治安问题、情绪化冲突事件等,给公众带来的不安全感较2011年有所提升。
——高度认同国家发展方向和政府管理经济事务及国际事务的能力,个人未来生活质量提升的信心呈上升趋势
纵观历年数据,蓝皮书发现,城市居民对国家发展方向高度认同,在2007~2012年间,认同比例始终在九成以上(91%→95.6%→97.6%→97%→94.2%→94.5%);对于政府管理各项事务的信心,特别是对于其发展国家经济、提升国家国际地位等的信心,也都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但是,通过历年数据,蓝皮书也发现:(1)城市居民对于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信心度一直低于对其管理经济事务和国际事务的信心度,这与中国近年来一直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的发展阶段基本吻合。(2)2012年城市居民对未来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但对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信心有所下降。(3)与对国家发展的高信心度相比,城市居民对个人未来生活提升的信心相对不足,但可喜的是,个人生活信心在历经了2007~2009年的持续下降后,在2010~2012年实现了“三连升”。
(参见《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23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