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2年11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联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酒店主办社科论坛暨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会。与会专家分析了2011年底德班会议以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进展,关注启动德班平台谈判对国际国内气候政策选择的可能影响,以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研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融资政策、行动及面临的挑战。会议正式发布2012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2):气候融资与低碳发展》。
2012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利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组织的第五阶段多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的五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结果,对未来几十年到上百年中国地区极端气候的变化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在新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中国地区的热浪、暖夜、冷昼以及与降水相关的极端降水指数在频率、强度、空间分布、持续时间上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叠加效应可能导致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越来越多的人和设施暴露在极端气候下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灾害风险将持续增加。
中国自1951年以来,高温、低温、强降水、干旱、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都发生了变化,并有区域差异。强降水事件在长江中下游、东南和西部地区有所增多、增强;全国范围小雨频率明显减少;气象干旱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中,华北和东北地区较为明显;冷夜、冷昼和寒潮、霜冻日数减少,暖夜、暖昼日数增加;登陆台风频数下降等。
在新的排放情景下,中国未来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如何?我们如何适应未来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并对灾害风险进行管理?2012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利用新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的五个全球模式的预估结果对未来中国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以上内容参见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2):气候融资与低碳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