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2版《气候变化绿皮书》:公共融资是促进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促进低碳转型,实现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增长,关乎未来的国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2-11-23

    2012年11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联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酒店主办社科论坛暨新书发布会。与会专家分析了2011年底德班会议以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进展,关注启动德班平台谈判对国际国内气候政策选择的可能影响,以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研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融资政策、行动及面临的挑战。会议正式发布2012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2):气候融资与低碳发展》。
   

    《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承担国际责任的需要,更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需求。促进低碳转型,实现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增长,关乎未来的国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充裕的资金是低碳转型的保障。实现中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需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机制。其中,公共融资机制是低碳转型的重要保障。
   

    《气候变化绿皮书》同时指出,实现低碳转型是未来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的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给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资源与环境压力。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时期,煤炭、石油等能源消费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今后必将面临资源能源需求量持续上升、缺口日益扩大的问题。巨大的资源能源消耗,必将带来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要求。实现低碳转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未来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气候变化绿皮书》认为,公共融资是促进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低碳转型具有正外部性。例如,低碳技术创新投资额巨大,回报不确定性强,投资风险高,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其社会收益大于其私人收益,这些特点决定了私人部门可能无意愿、无能力完全承担该领域的投资。低碳技术创新领域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参与和介入,需要政府直接投入资金。可见,公共融资机制是政府促进低碳转型的重要保障。
   

    《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公共融资通过多种政策工具促进低碳转型。低碳转型中的公共融资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参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居民用户、投资商、银行等,融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财政投入、土地收入、国有企业股权投入以及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等。公共融资的运作机制是,围绕促进低碳转型的政策目标,政府通过预算投入、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税式支出(税收优惠)等财政支持政策手段,一方面直接增加低碳投入,促进低碳转型;另一方面,向市场发送稳定、连续的政策信号,引导私人资本投资低碳经济,实现公共融资对低碳转型的传导作用。具体而言,财政资金是低碳转型资金的主要渠道,其来源包括一般预算收入和非税收入。加大财政预算资金投入,能够最直接有效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随着政府财政实力的提升和市场资金进入低碳领域,财政资金绝对额相应提高,但相对比例不断下降;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能够引导生产者投入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引导消费者建立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实施节能产品政府采购,为低碳技术、高能效产品提供坚实的市场潜能,对市场释放积极的引导信号,激励低碳产品和技术提供者,降低其市场风险,进而促进低碳转型。

 

(以上内容参见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2):气候融资与低碳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