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2版《工业化蓝皮书》:“十一五”期间,重庆市工业化速度在全国省级区域中排名第一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2-10-25
2012年10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工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该论坛上,陈佳贵、黄群慧、吕铁、李晓华等人完成的“工业化蓝皮书”——《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正式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黄群慧研究员介绍了该成果的主要内容。
本蓝皮书根据经典工业化理论,具体选择人均GDP、一二三产业产值比、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部门增加值的比重、人口城市化率和第一产业就业占比为基本指标,进一步根据实现工业化国家的国际经验,确定了上述各项指标在各个工业化阶段的标准值,选择阶段阈值法进行指标的无量纲化,在此基础上,用加权合成法来构造计算反映一国或者地区工业化水平和进程的综合指数(权重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根据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可以划分相应的工业化阶段。基于这种方法,本报告计算了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四个年度的中国全国,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四大板块,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大西北、大西南、中部六省、东北地区七大区域和31个省级区域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通过比较这三个年度中国工业化水平的变化,动态地分析“九五”至“十一五”这十五年间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特征。
从发展速度看,1995年以来的15年间,全国和绝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1995~2010年,全国整体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持续提高,年均提高3.6,整体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其中,“十一五”是工业化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期间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年均增长5.0,其次是“十五”期间的4.6,“九五”期间的工业化水平提高最慢,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年均增长1.2。
虽然各地区增长速度有快有慢,但四大板块和各省市区的工业化综合指数都在持续提高。在四大板块中,工业化速度最快的依次是东部、中部、东北地区和西部,其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分别为4.20、3.47、3.47和3.00。在七大区域中,工业化速度排序依次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中部六省、东三省以及大西北和大西南,其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分别为4.27、4.07、4.00、3.47、3.47、3.00和3.00。从31个省级区域看,1995~2010年工业化速度最快的前10位是: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内蒙古、广东、辽宁、湖南、江西、湖北、吉林;工业化速度后10位是:陕西、天津、黑龙江、山西、贵州、海南、新疆、甘肃、西藏、云南。可以看到,1995~2010年间工业化速度最快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工业化速度最慢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蓝皮书指出,“十一五”期间,四大板块的工业化速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中部(7.40)、东北和西部(均是4.80)、东部(3.40),与“十五”相比,西部、中部、东北的工业化速度加快,而东部的工业化速度明显放慢。在七大区域中,“十一五”工业化速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中部六省(7.40)、大西南(7.00)、东三省(6.80)、大西北(6.60)、环渤海(4.00)、长三角(3.40)和珠三角(2.80),与“十五”对照同样可以发现工业化增长速度的逆转,“十五”期间工业化速度居于前列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已经落到最后。从具体省份来看,“十一五”期间工业化速度最快的前10位是:重庆、江西、广西、湖南、青海、安徽、河南、内蒙古、吉林、四川;工业化速度后10位是:上海、北京、天津、山西、广东、新疆、山东、浙江、江苏、贵州。可见,“十一五”工业化速度最快的省份以中西部地区的为主,而工业化速度最慢的以东部地区为主,表明中部和西部省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加快。“十一五”期间,东部和中西部工业化速度的相反方向变化意味着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东部与中西部工业化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以上内容参见工业化蓝皮书《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