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1年《西部蓝皮书》:“十一五”期间西部地方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13.9%,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1-07-24
2011年7月出版的《西部蓝皮书》(即《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1)》)对西部地区10年来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西部经济一直呈现快速增长,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该蓝皮书指出,西部地区作为中国整个经济版图中较薄弱的一环,其土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72%,人口约占29%。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就不可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同时经济增速也综合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增长能力。2006年至2010年,西部地区地方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3.6%、14.9%、13.1%、13.5%和14.2%,平均增速为13.9%,比全国平均增速高0.9个百分点,比东部和中部地区高1.3和0.7个百分点。除2006年增速略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外,其他年份均高于全国,是各大区中增长率最高的。
调查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波动幅度较小,稳定性好,宏观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相对较小,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态势。经济结构日益趋向合理,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结构优化的空间较大。部分经济效益指标持续改善,但投资效率、工业效益等指标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该蓝皮书同时指出,西部地区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后,应对面临的制约因素予以高度关注。一是教育与科技发展水平比较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与后劲不足。从2006年到2009年西部地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数提高了0.35年,但西部地区人均受教育年数与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在这四年间的差距几乎没有缩小。二是西部地区环境污染治理任重道远,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较低。“十一五”期间减排工作成效巨大,但从排放绝对值的区际比较看,西部地区单位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或产生量依然较高。三是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共享性不足,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就业弹性较低,就业结构需要大力优化。
以上内容参见《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1)》,第23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