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1年《社会建设蓝皮书》:北京登记流动人口达40%,部分地区出现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倒挂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1-07-18
2011年7月出版的《社会建设蓝皮书》(即《2011年北京市社会建设分析报告》)指出,2000年以来,北京市流动人口总量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年均增长70万。未来北京市流动人口持续增长的势头可能还将延续至少20年。北京市急剧膨胀的流动人口规模,将给北京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带来严峻挑战,现阶段北京人口规模调控已刻不容缓。
北京流动人口的无序流动造成了城市秩序混乱,公共资源不足,交通压力明显,治安形势严峻。流动人口的无序居住造成了房屋租赁市场混乱,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集问题严重,违章建设大量存在。
该蓝皮书指出,随着流动人口总量的增加,登记流动人口占全市实有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了40%,有些流动人口重点地区甚至出现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倒挂。大量流动人口不仅保持相对稳定,而且长期定居的倾向更加明显,已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北京市民。
该蓝皮书认为,人口不单是北京自己的问题,而是事关北京在全国的城市化进程、功能区定位、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等重大问题中的结构功能定位。以户籍人口为主要对象和参照的人口调控思路和模式,难以适应人口结构及发展变化的要求。必须用实有人口的理念统领首都人口发展战略、管理服务模式、各种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具体而言,实有人口应根据居住或滞留时间分为永住人口、常住人口、短住人口、暂住人口、过往人口五类。
该蓝皮书同时指出,北京城市功能超载是人口困境的根本原因,向外疏解不符功能,紧扣首都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是化解人口流动梗阻的战略方向。必须梳理与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不符的功能及组织。把中低端制造业、低端批发市场、部分院校(特别是民办大学)、部分医院(特别是传染病医院)和部分不必在京的党政军机构疏散出北京地区。只有这些功能及机构实现外迁,为之服务的常住和流动人口随之外迁,才能从根本上缓解首都人口压力。
不过,梳理并外迁与首都功能定位不符的机构,必须有中央政府的支持和组织保障。建议成立包括中央党、政、军主要机构领导和北京市领导的“首都委员会”,统筹规划、调控首都的功能及人口。
(以上内容参见《2011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第34~36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