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1年《经济蓝皮书春季号》:2011年中国CPI或将超过4%,通胀压力继续增强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1-04-21
    2011年4月出版的《经济蓝皮书春季号》指出,2011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顺利实现2011年的各项经济目标,保持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必须处理好稳定经济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与调整经济结构的关系。当前,要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该蓝皮书推断,2011年,我国通胀压力有可能继续增强,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以抑制通货膨胀,全年CPI有可能超过4%的预期目标。
该蓝皮书指出,自2010年5月以后,我国的物价总水平在一路走高,全年达到3.3%;PPI也逐季走高,上升的压力越来越大。2011年1月,CPI达到4.9%,2月虽然与1月持平,但是造成通胀压力增加的诸多因素并没有减少,有些因素的作用还在加强。综合来看,造成通胀压力增大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第一,流动性过剩。金融危机之前,我国货币发行增速加快,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在逐渐积聚。2011年1~2月,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分别增长17.7%和17.9%,虽然比2009年和2010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还是超过预期。前几年多发行的货币和大规模信贷资金需要很多年才能消化,而且,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国也造成很大影响。今后几年,流动性过剩始终是造成通胀压力的主要因素。
第二,经济增长速度偏快。2003~2010年的8年中,我国GDP的增速有6年在10%以上,“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1.2%。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必然推动物价上升。
第三,农业基础不稳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劳动力素质低,比较收益差等因素造成长期以来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都处于紧平衡状态,稍有波动就影响供给,使主要农产品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今后这种趋势还将长期继续下去。
该蓝皮书认为,上述三种因素起到了直接作用,特别是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是主要原因。此外,工资成本上升,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土地价格的上涨等推动产品成本和服务价格的上升;国际上一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快也是推动CPI走高的主要因素。
为此,该蓝皮书指出,除增加农产品供给、适当收紧流动性外,一定要控制好经济增长速度,正确处理好稳定经济增长速度与抑制通胀的关系。经济增长速度过快,需求旺盛,必然促使价格上升,形成通胀压力,甚至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如果把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需求较平稳,成本就会得到控制。现阶段我国的潜在增长速度在9%左右,只要保持在8%~10%区间之内,通货膨胀率控制在4%之内一般是可能做到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经济增速能控制在8%~9%,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之内,那就是最好的结果。历史的数据也证明,这个目标是最理想的。
此外,还要处理好稳定经济增长速度与调整经济结构的关系,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决不能为了保年度的高增长速度而忽视经济结构的调整,更不能为了保年度高增长速度而进一步恶化经济结构。应该适当控制年度经济增长速度,使其不要超出预期目标太多,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持良好的宏观环境。
(具体内容参见《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11年春季报告》,代前言一,第1~8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