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1年《农村经济绿皮书》:粮食产量“七连增”,农民收入增长率比城镇居民高3.1个百分点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1-04-20
2011年4月出版的《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自身总体形势明显好于预期,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7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2010年中央提出的“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确保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目标基本实现。
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54641万吨
该绿皮书指出,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高于预期,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4641万吨,比上年增加1559万吨,增长2.9%,粮食增产幅度高于“十一五”时期的年平均水平。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为41185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5.4%;增产1475万吨,占全国增产总量的94.6%。特别是东北及内蒙古增产的粮食最多,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89.4%。
该绿皮书指出,尽管2011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农业生产将继续保持稳定的态势。2010年全国秋冬播栽农作物面积473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约67万公顷。其中,冬小麦播种面积达2260万公顷,增加约6.7万公顷。受市场价格刺激和扶持政策力度大的有利影响,预计早稻和秋粮种植面积都将有不同程度扩大,这为2011年粮食总产量的稳定增产奠定了基础。在正常年景下,2011年粮食总产量可能会达到5.5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8年增产。
粮食增产的同时,“菜篮子”产品产量持续增长
在粮食增产的同时,蔬菜、水果、肉蛋和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市场供应充足,品种丰富多样。2010年,我国蔬菜产量约6.4亿吨,肉类产量7925万吨,牛奶产量3570万吨,水产品产量536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1%、3.6%、1.5%和4.9%,与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有较好的对应。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据农业部测算,201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种子统供率达到66%,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
农业补贴结构进一步完善。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总额为8579.7亿元,比上年增加1326.6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为9.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此外,2010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6725亿元,增长19.7%;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0875亿元,增长16.2%。
2010年是农民收入增长是1985年以来最快一年
在多种积极因素作用下,2010年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好于预期,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19元,比上年增加766元,年增幅度是历史上最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4.9%,实际增长10.9%,名义增长速度和实际增长速度都是1985年以来最快的一年。
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增加和平均工资水平提高,是农民收入增长最主要的因素。2010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2431元,比上年增加370元。此外,主要农产品价格上升,国家支农惠农力度加大,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等,也对农民收入增长做出了贡献。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率比城镇居民高3.1个百分点。
各地农民收入差距缩小,东北地区农民纯收入增速最快
该绿皮书还指出,2010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在农业现价总产值、农民收入等方面差距缩小。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业现价总产值分别为13013亿元、10557亿元、9986亿元和33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3.2%、4.5%、5.9%和6.4%。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增长明显快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农业生产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从20052010年之间的变化来看,东部地区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05年的37.8%下降到2010年的35.2%,中部地区比重由26.9%上升到28.6%,西部地区比重由25.7%上升到27%,东北地区比重变化不大。
另外,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来看,2010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143元、5510元、4418元和643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8%、15%、15.8%和17.9%。东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最快,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增速也高于东部地区。
针对我国各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绿皮书指出,要加快各地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首先,要实行优惠政策,培育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农业特色产业。中部以及东北地区要重点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与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优质小麦、优质水稻以及面粉、饲料、奶制品等加工业,国家应给予特殊保护政策,确保该地区对国家食品安全起到保障作用。西部地区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特色农牧业开发并重,发展优质棉花、优质工业原料以及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业。
其次,东部地区应重视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东部地区虽然发展基数比较高,但仍应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依靠市场积极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并带动其他地区农业发展。最后,各地区要力争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工业化。必须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社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
(具体内容参见《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2011)》,第1~14、136~142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