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1年3月9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日报社、中国经济时报社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1年《中原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正式发布了中原蓝皮书《中原经济区发展报告(2011)》。
该蓝皮书指出,中原经济区人口众多、农业地位突出、城镇化水平偏低、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资源较为丰富。与其他经济区相比,中原经济区虽然经济总量大,但人均经济水平、经济结构层次、民生水平等都明显偏低。2009年,全区人均GDP只有1847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097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3/4;人均财政收入只有1015元,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2009年全区城镇化率为37.5%,低于全国46.6%的平均水平。
整体产业结构层次偏低,调结构压力较大。2009年,中原经济区三次产业比重为13.7∶57.0∶29.3。其中,第一产业高出全国3.4个百分点。收入水平偏低,民生保障有待提高。2009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87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000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3.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66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300元。
为此,蓝皮书指出,当前,中原经济区最紧迫的目标、也是第一步目标仍是急需加快发展速度,赶上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当前,中原经济区地处欠发达的中部地区,属于“经济低地中的低地”,整体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评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中,主体河南省2009年经济发展类指标仅达到56.2%,依然是影响全面小康建设的主要方面,比全国低16.4个百分点,相当于全国2003年的平均水平,因此导致河南整体小康进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此外,中原经济区发展还面临着严峻的转型压力,发展的软硬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
蓝皮书也指出,中原经济区区位优越,人口、粮食等优势突出,目前正处于新一轮周期的上升阶段,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要加快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一是要着力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二是要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三是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体系;四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内和国际的合作等。
(本篇文章摘自《中原经济区发展报告(2011)》,第32-43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