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蓝皮书指出,中、印两国具有引领亚洲自主增长的潜力,中、印两国凭借着它们的人口优势、技术后发优势以及制度变革可能释放的增长潜力,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依然会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
蓝皮书认为,危机之后亚洲发展中经济体通过自身政策的调整,更早地实现了强劲的经济复苏。其中,中国、印度的回升最为明显,2009年中国的增速达到8.7%,而印度也达到了6.7%。
中、印两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从统计角度来看,表现为占有重要权数的中印经济,通过自身的高增长提升了加权平均后得出的亚洲增速。以东亚为例,2009年东亚各经济体除韩国略有增长外,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蒙古都为负增长,但因为中国的优异表现,东亚当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2%。
蓝皮书认为,中印两国凭借着它们所具有的人口优势、技术后发优势以及制度变革可能释放的增长潜力,如果政策得当,有理由相信它们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能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从经济增长实际发生的溢出效应来看,中、印两国的经济增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周边国家对它们的出口,从而加快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和未来的增速。
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这意味着中国每年新增消费需求相当于整个韩国的产值。目前中国国内消费占经济的比重仅为36%,不仅在世界同等收入的国家中比重最低,在亚洲新兴经济体中也是最低。这说明它的消费增长还有很大的空间。此外,中国在危机之后实现的高速增长,也增强了亚洲其他出口导向型国家的市场信心。
进入21世纪,印度经济连续五年保持近8%的增速,使之成为除中国外世界经济的又一个亮点。虽然印度的经济增长仍属于起步阶段,其基础设施不足,工业化水平低,但这本身就与包括“亚洲四小龙”以及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关系。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奉行的东向政策,也为它们之间的合作构筑了良好的政策空间。因而,只要印度能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它就有可能成为亚洲其他发展中经济体重要的出口和海外投资目的地。这一点在过去10年已经得到了证明。目前,在它的排名前15位的贸易伙伴中,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就占了五个。特别是中印贸易近年发展迅速,2009年中国已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贸易总额已超过600亿美元。
最后,蓝皮书指出,未来中、印两国的经济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就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中国将从目前以制造业为主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向出口—内需更加平衡、产业结构向绿色和轻型化转变;印度则不再沾沾自喜于服务业带动的、以内需为主的“印度模式”,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向“东亚模式”靠拢。总之,未来只有成功的经济转型才能引领两国走上自主的可持续增长之路。
(本篇文章摘自《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