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黄皮书指出,2010年前半期,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延续着2009年以来的上升势头,但速度明显放缓,波动性加大。其后,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整体回落,此后走势有所分化。
原油价格持续在中低位徘徊,基本维持在2009年底的水平。在危机前的2008年7月,原油月度平均价格每桶132.5美元,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12月暴跌至每桶41.5美元,跌幅69%。之后油价缓慢上升,到了2010年秋季,原油月平均价格大体在75~85美元/桶的区间波动。
比较而言,金属和农业初级产品在价格反弹方面收复的“失地”要大些。到2010年9月,金属和农业初级产品的价格已恢复至2007年的水平。价格反弹最明显的是食品和饮料价格,2009年9月,其价格水平正在接近甚至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黄皮书认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近期价格走势的差异,体现了不同产品或不同市场的供需特点与结构差异。食品、饮料和农业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供给方面。恶劣的气候势必导致美国、欧洲、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农业大国的农作物歉收,从而使市场调低产量预期,进而推高价格。
而矿产及金属价格走强则主要受需求方面因素的影响。2010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较快。由于其增长严重依赖基础设施投资,故它们对于基础金属、钢铁和铁矿石的需求相应迅速增长。与此同时,相对于需求的快速增长,世界在矿业勘探、开发和冶炼方面的投资则存在周期长和相对不足的问题。黄皮书预测,除非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大幅放缓,短期内金属供应增长相对于需求增长滞后的局面不会改变。
判断2011年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主要取决于两种基本力量的角逐: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的态势在需求层面不足以支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另一方面美、欧、日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在不断地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送动力。关键还在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步伐和强度及其由此决定的货币与财政政策。
最后,黄皮书预测指出,2011年大宗商品价格将在2010年水平上有所上扬后,大致会稳定在接近历史最高点的水平上,其间出现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也是完全可能的。至于石油价格,则在80~110美元/桶之间的可能性会大些。
(本篇文章摘自《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