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0年《慈善蓝皮书》:2009年非公募基金会达846家,增长32%,发展速度远超公募基金会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0-11-04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慈善观念的深入,非公募基金会为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中国非公募基金会表现出反应迅速、勇于担当,援助独到、以少搏多,项目多元、匠心独具等特征,弥补了政府公共职能的不足。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仅民政部主管的18家非公募基金会当年即捐款3亿多元,平均每家达1500万元左右。
蓝皮书指出,自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以来,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开始起步,2007年全国共有非公募基金会436家,比上年增加25%;2008年达到643家,比上年增加47%。2009年全国非公募基金会达到846家,大有赶上并超过公募基金会的趋势。与2008年比,公募基金会增长了4%,非公募基金会增长了32%。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越了公募基金会,显示了国家对于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鼓励态势。目前,全国有10个省市的非公募基金会数量超过了公募基金会数量,分别是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福建、湖北、海南、江西、青海。非公募基金会已经成为慈善事业的生力军。蓝皮书预测,到2010年底,非公募基金会数量将有可能首次超过公募基金会数量。
蓝皮书认为,非公募基金会在我国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真实反映出企业和企业家对财富与慈善的观念转变,带动了全社会现代慈善意识的提高。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非公募基金会与民营经济的发展更加紧密。2009年,江苏省有基金会247家,其中非公募基金会143家,超过公募基金会总数的104家。
蓝皮书认为,非公募基金会的崛起,在民间公益组织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简单来说,一是突破了民间组织登记难的制度瓶颈;二是改变了公益资源的配置结构,使草根组织获取本土资源有了可能性;三是能真正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治理结构,增强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四是有条件吸引专业人才,改变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匮乏的局面;五是为企业家、企业实现个人公益理想、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渠道。
同时,蓝皮书指出,尽管非公募基金会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体制的束缚,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但从整体上分析,作为一个发展才5年的行业,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使命不清晰,缺乏合理的定位与规划,独立性不足,专业化程度低,信息公开不主动等。
为此,蓝皮书指出,应加强非公募基金会人才培训,推动行业合作平台的发展,促进基金会与草根组织的合作,推动基金会的转型,同时政府部门应放松限制,给予更大支持。
最后,蓝皮书预测,随着政府对基金会支持政策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的不断完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民间资本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会建立自己的非公募基金会,中国的非公募基金会也一定能不断壮大。最近,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的修订与完善工作也正在进行中,以鼓励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可以预期,未来10~20年,将是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高潮期,非公募基金会也将成为一支推动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篇文章摘自2010年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