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0年《产业蓝皮书》:2009年中国货物出口12017亿美元,降幅低于同期世界贸易额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0-08-24
    蓝皮书指出,2009年中国货物出口12017亿美元,尽管比2008年下降16.0%,但仍要低于同期世界贸易额的下降幅度23.1%。2008年底中国出口政策转变为促进出口,连续上调出口退税率,中国在美、日市场上的占有率又开始提高。2009年与2008年相比,中国占美国进口总额的比重提高了2.2个百分点,占日本进口总额的比重提高了2.6个百分点。
    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中国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为主。受益于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措施,再加上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国内竞争优势明显,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危机中的出口降幅明显低于出口的总体降幅。2009年,家具及其零件、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塑料制品、玩具比上年同期出口额分别下降了6%、11%、5.7%、10.1%与10%,低于出口总额的下降幅度。
    从出口来源地结构来看,中国有近90%的出口产品来自东部地区。金融危机以来,东部地区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从2007年的89.8%下降到2008年的86.8%,中部与西部地区出口所占的比重则相应提高。进入2009年之后,尽管东部地区的出口比重有所反弹,但仍低于危机之前的水平。
    从目标市场结构来看,亚洲、欧洲与北美是中国的主要出口目的地。2007年,中国对亚洲、欧洲与北美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分别为46.6%、23.6%与20.7%,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对北美与欧洲的出口跌落幅度较大,对非洲与拉丁美洲的出口比重则相应提高。
    同时,蓝皮书也指出,各行业国际竞争力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在商品中,农产品、燃料及矿产品的竞争力有所下降,在制成品中,钢铁、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机械和运输设备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提升幅度较大,表明中国正经历着产业结构的升级。
    在综合分析各方因素之后,蓝皮书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经济活动人口绝对值将保持在8亿人之上,远高于印度,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将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就目前来看,人民币升值压力仍然存在。一方面,国际资本更愿意流向新兴市场;另一方面,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还面临通缩风险,宽松的货币政策还需要维持较长时间。如果中国为防止物价上涨过快而提高利率,可能会吸引更多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对人民币产生升值压力。
    (本篇文章摘自2010年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