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2版《政治参与蓝皮书》:中国民众的政策参与认知水平远高于实际参与水平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2-08-31
2012年8月3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2年《政治参与蓝皮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就当前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情况展开了研讨,并正式发布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政治参与蓝皮书《中国政治参与报告(2012)》。
为全面了解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情况,需要对公民的选举参与、政策参与、自治参与、接触式参与等分别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2011年下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合作,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中国公民政策参与”问卷调查。调查涉及都会区、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回收有效样本6286份。本书主要反映的就是基于这次问卷调查反映的中国公民“政策参与”基本情况。
《中国政治参与报告(2012)》公布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公民政策参与客观状况并不乐观。按照问卷调查设计的总分10分的评分标准,全体被调查者的得分均值为4.21分,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从五个一级指标的得分情况看,得分率由高到低的排序是“权利与参与途径认知”(按1.50评分,得0.97分,得分率为64.67%)、“政策重要性认知”(按1.00评分,得0.53分,得分率为53.00%)、“政策内容认知”(按2.50评分,得1.18分,得分率为46.40%)、“政策过程认知”(按3.00评分,得1.31分,得分率为43.67%)、“实际政策参与”(按2.00评分,得0.22分,得分率为11.00%)。这样的得分情况表明,中国民众的“政策参与”认知水平远高于实际参与水平,低水平的实际参与对政策参与客观状况总分起了重要的“拉低”作用。
进一步分析各一级指标之下的二级指标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尽管较普遍认为公共政策重要,但是政策议题并不一定是他们最喜欢谈论的政治话题;在政策参与权利和政策参与途径之间,民众更了解的是权利而不是途径;被调查者对“三农政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医疗体制改革政策”的了解程度高于“物价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对“决策过程”、“政策执行过程”的了解程度高于“政策评估过程”;在四种具体参与形式中,“参与计算机网络政策讨论”的水平略高于“参加政府政策听证会”、“参与政策方案意见征求”和“以书信表达个人意见”。
从政策参与主观状况看,按照问卷调查设计的每项指标5分的评分标准,全体被调查者的“政策参与意愿”得分均值为3.37分(得分率为67.40%),“政策参与满意度”得分均值为2.80分(得分率为56.00%),“政策参与效能”得分均值为3.15分(得分率为63.00%),显示的是政策参与意愿较强、政策参与效能较高、政策参与满意度偏低的基本特征。
对中国公民政策参与客观状况和主观状况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检验,显示中国公民政策参与的基本模式应是民众在政策过程中以“接受政策”为基本特征的参与,或可称为“接受型的政策参与模式”。中国现有的制度形态,尤其是与政府政策过程相关的制度建构,对公民的政策参与,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影响的主要表现是政府为公民“了解和接受公共政策”提供了较多机会和各种便利条件,以较强的“制度供给”支持公民的“接受型政策参与”。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缺乏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尤其是影响决策的制度安排,或者已有的制度安排(如政策听证会、政策方案意见征求)实际作用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而不是弱化了政策过程(尤其是决策过程)的“模糊性”,并使公民的政策参与基本停留在“增进政策接受性”的水平上,较难提升到“改变政策”或“增加民众对政策尤其是决策的影响力”的水平。
《中国政治参与报告(2012)》还依据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不同公民群体的政策参与情况。总体上看,不同性别的公民,政策参与客观状况总体得分差异不显著,但是政策参与主观状况有显著差异。少数民族与汉族公民在政策参与客观状况总体得分上有显著差异,但是政策参与主观状况差异不显著。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公民政策参与客观状况总体得分差异不显著,政策参与主观状况只有一个指标(政策参与满意度)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政治面貌、不同职业、不同区域、不同单位、不同收入的公民,则无论是在政策参与客观状况总体得分上,还是在政策参与主观状况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
依托全国性问卷调查反映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是一次重要的尝试,无论是评估指标的设计,还是问卷中设定的具体问题,都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问卷调查显示的得分,主要反映的是某类政治参与的基本态势,只有将这样的态势与其他类别的参与相比(如政策参与和选举参与相互比较),才能更准确地说明哪类参与水平更高,而这正是未来的政治参与蓝皮书的重要内容。
《中国政治参与报告(2012)》亦注意到了2011年中国公民参与具体案例的分析,不仅涉及县级人大代表选举和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民众参与问题,还涉及建立“平安机制”的公民参与及中国妇女参政等问题。在未来的政治参与蓝皮书中,会逐步增加案例分析的比重,因为科学的案例分析,更有助于人们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实际状况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以上内容参见政治参与蓝皮书《中国政治参与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