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2年7月4日,由云南大学国家关系研究院大湄公河次区域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大湄公河次区域蓝皮书《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报告(2011~2012)》发布会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3层蓝厅会议室举行。
大湄公河次区域蓝皮书《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报告(2011~2012)》指出,中国参与次区域合作面临的新挑战。一是域外大国竞相加大对次区域的战略关注与投入。大湄公河次区域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战略地位,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同次区域国家关系不断拓展的背景下,湄公河流域的地缘战略价值更加凸显,美、日、印等域外大国和相关国际组织对下湄公河流域各国的战略投入呈现与日俱增的态势,使次区域合作“外部主导”问题凸显。由于各国参与合作的战略意图不同,且多以我为主要对手,给地区形势和国际关系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势必加大我参与次区域合作的复杂性和竞争性。二是中国在次区域资源开发中受到的环保压力日益增大。近年来,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各国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与控制加强。由于中国位于多条国际河流的上游,而且在次区域开展的“走出去”投资合作多集中于水电等资源开发,也更易于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和指责。加之美国、日本等域外大国常通过打“环保牌”干预次区域合作,从而使我参与次区域资源开发相关的环境问题日益国际化。缅甸政府搁置与中电投合作开发的密松水电站的主要理由就是环保问题。三是我参与次区域合作的安全形势趋于严峻。在传统安全方面,随着美国加快重返东南亚,近年来湄公河流域国家与域外大国的军事及防务合作日益密切,南海权益斗争国际化趋势加剧;在非传统安全方面,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安全问题突出,“金三角”毒品生产回潮,缅北局势动荡,缅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的武装冲突已直接影响到我对缅贸易投资和边境安全。
(以上内容参见大湄公河次区域蓝皮书《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报告(2011~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