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2版《拉美黄皮书》:互利双赢是未来中拉关系发展的增长点与着力点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2-05-09
2012年5月8日发布的拉美黄皮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11~2012)》指出,就目前中拉关系而言,彼此间战略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对中国和拉美都产生了结构性调整的外在压力,迫使双方加紧探索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与对外合作的战略调整。
拉美作为一个“战略大陆”和潜在的巨大市场,在中国下一步发展和对外合作格局中的地位日渐重要。拉美国家也意识到,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国可能引领未来世界主要消费和生产趋势的情况下,拉美对华战略需要确定同中国保持一种互利双赢的关系,以便从中国的强劲增长中获利。
但由于地理、意识形态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双方民众的相互认知度仍然很低,甚至存有某种偏见和误解,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成为中拉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和瓶颈。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政策与措施,推动中拉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在多边层面,2012版《拉美黄皮书》指出,我们应主动推动中拉双方积极合作,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随着新兴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与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大国实力的关系逐渐向全球层次迈进,这有助于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多边领域联合设置议程和谈判的能力。就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而言,中国可与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大国保持沟通、磋商,支持增加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就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而言,中国与拉美国家可在G20、BRICS、G8+5等框架内积极磋商,增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问题上的共识,促进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需要加强同拉美区域组织的合作。拉美是世界上建立区域组织最多的地区,虽然中国同里约集团、南共市、安共体等主要地区组织也建立了联系,开展了对话和磋商,但进展缓慢。如果能进一步增强与美洲开发银行这样的区域经济组织的合作,有助于中国企业了解当地情况,为其在拉美地区开展业务创建良好基础。而加强与南美洲国家联盟政治性组织正式的关系,则有助于在多边层面提升政治互信。
在双边层面,2012版《拉美黄皮书》认为,我们应重视中拉之间的利益差异,合作的行为体和手段要多元化。一方面,重视中拉之间的利益差异,深化战略互信。随着国际格局的演变,中拉双方之间的共同利益不断凸显,但利益差异也在显现。中国是伙伴,还是对手?对此,拉美国家是有疑虑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中拉相互间的战略性在提升,因此建议扩大与拉美国家各利益集团的交往。通过扩大往来可以加强沟通,增强互信,了解各方关切的问题,通过各方的解疑释惑,找到利益的汇合点,排除关系发展的障碍,促进双边关系健康的发展。对于中拉贸易摩擦,双方应在遵循世贸规则、妥善处理各种贸易争端的过程中,逐步构建适合拉美实际情况的经贸关系模式。中拉贸易存在多样化的现实空间,中国可以继续拓展同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竞争冲突较弱的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双边贸易的国别突破;而与墨西哥、秘鲁和哥伦比亚等竞争冲突较强的国家,则可以进行机电、纺织和化工等部门内分工合作,发展产业内贸易,实现双边贸易方式的突破。
最后,2012版《拉美黄皮书》指出,与拉美合作的行为体和手段要多元化。尽管中拉双方都有加强合作的强烈意愿,但中拉地理上相距遥远,政治、社会和文化差异较大,民间交往和了解不够。中国缺少“拉美通”,拉美更缺少“中国通”,金融、信息、法律、管理等配套服务和措施滞后,与中拉关系发展的强烈需求极不适应。因此,建议加大对拉美公共外交的力度。当前,从对话内容上看,可以侧重于发展经验,尤其是减贫经验和制造业发展经验的交流以及执政理念和改革路径的探索和交流。从对话机制上看,中拉间缺乏官方间多边交流合作平台——“中拉合作论坛”。从对话主体看,除双边政府间的官方对话外,亟须开拓和发展议会、商界、学术界、社团组织之间等各个层面的对话渠道。只有中拉人民之间的充分沟通和相互了解才是中国在拉美地区软实力发展壮大和公共外交得以开展的活力和源泉。
(以上内容参见拉美黄皮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11~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