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2版《拉美黄皮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唯一源泉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2-05-09
2012年5月8日发布的拉美黄皮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11~2012)》指出,目前,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已经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拉美地区在这方面所提供的经验教训无疑是十分深刻的,值得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重视与借鉴。
第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唯一源泉。
2012版《拉美黄皮书》指出,经济增长有两个来源,一是要素积累的增加,二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二者的地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尽相同。当经济发展还处在第一阶段,即落后状态,只要劳动和资本供给持续增加,将闲置资源组织起来并不断投入到生产当中,就可以实现经济增长。而且,要素投入增长越快,经济增长速度也越高。在这一过程中,即使一定程度上出现价格扭曲、资源误配、高污染、高能耗、高排碳,甚至牺牲劳动者健康和教育权利,也不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太大威胁,反而会有利于维护经济高速增长(将外部性成本转嫁给社会)。
随着一国经济发展到第二阶段,国民收入达到上中等水平,其社会承载力趋于极限而且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到一定程度时,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明显下降,经济增长就必须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否则就会陷入经济增长的长期停滞。长期来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才是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唯一源泉。然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国家在第一阶段未对全要素生产率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培育,那么就很难做到在第二阶段要素投入速度下降时进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及时补充或有效替代。
第二,不断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然要求。
2012版《拉美黄皮书》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前期拉美地区市场化改革的经验表明,发展中经济所固有的体制性障碍通常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比如,尽管拉美地区绝大多数国家实现了外向型经济转变,但在总体上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仍然高于世界其他地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拉美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广度和力度;虽然许多拉美国家重新界定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实施了法律和制度改革,但其法规和公共服务环境仍繁琐低效、市场进入成本较高、资本市场功能欠缺和僵化的劳动力市场等顽疾依然存在,造成国内市场竞争无法充分展开。这些现象带给人们如下启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法规环境、强化市场竞争格局以及促进不同经济主体行为的转换,都是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的目标。因此,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决策集团必须要有历史远见和忧患意识,还要具备坚定的改革意志和决断能力,及早消除体制性障碍,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不是在经济崩溃或危机出现后,被迫服下医治经济增长伤痛的“药方”。姑且不论这一“药方”是否对症,但就指望立竿见影这一点也是不现实的。总之,摆脱对旧的发展路径依赖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而能否摆脱的关键在于其自身的战略规划能力。
第三,快速提升人力资本存量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条件。
2012版《拉美黄皮书》指出,人力资本是所有凝结在人身上的具有经济价值的健康、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等因素的总和,是一切研发和创新活动的载体。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在不断上升,并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其存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凡是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的国家,其经济增长质量也较高。同样,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丰富的自然资源或较高的资本存量。另外,相对于物质资本存量的有限性而言,人力资本存量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等措施来补充和提高,从而形成可持续性资本,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第四,人才和研发投入向企业倾斜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途径。
2012版《拉美黄皮书》指出,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细胞和主体,是社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在日益激烈和复杂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下,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考验,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因此,只有人才和研发投入更多地向企业倾斜,才能提升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高效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但是,对拉美地区多数国家而言,大多数科研人员则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政府部分。当然,这并非意味着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就不重要,尤其是高等院校承载着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同样关乎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但长期以来,拉美地区高等院校主要依赖财政投入,注重理论研究,科研成果推广和转化的动力不足,与经济现实的结合度不够,成为导致经济活力欠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拉美地区的情况相反,向企业倾斜的人才配置结构和研发投入导向在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一些亚洲新兴国家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中等收入国家在向高收入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引导和支持人才和研发投入向企业集聚,加大对企业科研和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相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唯有如此才能增强整个经济体系的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最后,2012版《拉美黄皮书》指出,一个国家在进入上中等社会后,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并顺利进入高收入社会,主要取决于资源配置效率与研发和创新能力。
(以上内容参见拉美黄皮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11~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