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2版《农村绿皮书》:中国农业“走出去”的长期重点是发展远洋渔业,参与公共海洋资源的开发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2-04-18
2012年4月18日发布的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2012)》指出,中国是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农产品供给毫无疑问地必须立足于国内。入世10年来的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有助于改善中国农产品供需状况,减缓农产品需求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积极开拓境外资源有利于弥补国内农业资源不足。它们都对保障中国农产品供给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在利用国际市场方面,最重要的是建立稳定、可靠的,包括大豆、食用植物油在内的进口粮油来源保障体系。中国的大豆进口量比较大,要通过国际合作,在采购、物流等方面构建一个稳定、可靠的体系。要拓宽粮食进口来源。进口来源过于集中,不利于粮食安全。
在开拓境外资源方面,全球化为开展对外农业投资、开发境外农业资源、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机遇。中国的农民数量大且具有良好的经验技能,农民的收入预期相对较低,土地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具有走出去的比较优势。中国周边国家土地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不高。非洲可开发的土地达数亿公顷,实际只利用了1/4,开发潜力巨大。中国与这些国家在农业资源禀赋上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为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空间。
该绿皮书指出,促进我国农业“走出去”,近期的重点是积极参与境外农业资源开发,但是,长期的重点则是发展远洋渔业,参与公共海洋资源的开发。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海洋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大大超过耕地的生产能力。生命周期短、再生能力强的头足类软体动物,在海洋里的蕴藏总量大,可开发利用潜力也很大。充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特别是公海资源,实施资源替代,对于解决生物蛋白量来源缺口,缓解中国人均耕地资源短缺、近海资源过度开发的压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因此,中国要把远洋渔业作为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内容参见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