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1年12月26日发布的《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11)》指出,地理信息产业是以卫星导航定位、航空航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即“3S”技术)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3S”技术及其应用,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地理信息产业,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对于加快我国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一些重大地理信息技术取得明显进展,已初步建成全国卫星遥感信息接收、处理、分发体系和卫星对地观测应用体系,首颗自主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将于2012年1月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进入发射组网阶段,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另外,还开发了与北斗兼容的高精度定位芯片,结束了我国高精度卫星导航产品“有机无芯”的历史。
同时,该蓝皮书也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理信息技术发展尚处于跟踪和追赶状态,缺乏一些核心和关键技术。
从产业链上游看,我国目前使用的卫星遥感数据90%以上来自美、法、加等国家。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卫星、全天候雷达卫星在我国尚属空白。目前我国卫星导航应用至少95%以上的市场建立在美国GPS卫星系统之上,而且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从产业链中游看,我国核心遥感数据处理软件产品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海量、多源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地理信息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不够。
从产业链下游看,行业应用集成服务亟待深入,地理信息网络服务和LBS商业模式亟待创新。
中国卫星导航芯片成为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的重大瓶颈。中国卫星导航芯片市场的95%已被美国占领,国内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研发此类多模导航芯片的能力。
该蓝皮书进一步指出,由于技术自主创新不足,使地理信息企业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中高端地理信息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较低。而且,对新技术和新商务模式的模仿多于创新。如在商务模式不太明晰的情况下,在短短的一两年内,我国就有几十家网站纷纷推出国外的check in(签到)服务模式。
该蓝皮书分析认为,我国地理信息企业自主创新不足有深刻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存在重引进、轻消化的趋向。我国技术和设备的引进费用与消化费用的比例超过3∶1,而韩国的比例是1∶3,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此外,对技术创新人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新技术获取渠道不畅通,也是重要原因。
为此,该蓝皮书指出,当前,要大力加强地理信息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参与实施国家科技计划、共建创新基地。建立地理信息技术成果交流平台,促进地理信息科技资源和成果的流动和合理配置,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以上内容参见《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11)》,第15、34~3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