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1年9月出版的《社会科学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10~2011)》指出,目前中国学术界一方面亟须建立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另一方面则亟须在学术研究方面做大量脚踏实地的实证研究,改革学术体制和学术风气。
该蓝皮书认为,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不单是理论建构与方法论的创新问题,更是建立在大量的相关学术实证研究基础上的。没有以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学术话语体系或是昙花一现,或是绣花枕头。
然而,当下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确实难以令人满意,真正有学术原创性和开拓性的实践性成果不多,在世界人文学术研究的舞台上我们的话语权很小,甚至在一些领域没有声音。我们不仅没有能够产生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术大师和思想大师,而且也缺乏能够与20世纪上半叶诸多学术大师相媲美的学术大师。
该蓝皮书分析了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当代的学术体制和教育体制严重制约了学术的创新和发展。如,高校、科研机构存在的严重的行政化管理,高校、科研机构的量化管理与目标管理,课题申报与奖励的机制,从小学到大学的纯功利性教育等。不能否认其中一些管理机制有其合理性,但是,不少好的机制往往是不灵验或者走样了。
二是当下许多学者学术道德的沦丧,甚至某种程度上到了顾炎武所说的“士不知耻”的程度了。中国传统学术风气历来强调学者必须具有德、才、学、识。因此,当代中国学术要真正走向发展和繁荣,必须正本清源,在学术界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风气。
三是国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提高科研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目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和教师,特别是从事人文学科和基础研究的教研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偏低,由此导致社会无法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老师的风气。
为此,该蓝皮书指出,只有当全社会真正将知识分子和科研人员视为社会精英、国家栋梁和民族脊梁时,当代中国的学术事业才能真正发展和繁荣起来,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才有了人才基础和社会保障,中国学术才能真正在世界学术舞台获得话语权。
(以上内容参见《社会科学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10~2011)》,第99~100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