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1年《社会科学蓝皮书》:中国正经历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第三次型构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1-09-24

2011年9月出版的《社会科学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10~2011)》指出,大体说来,在近代西方坚船利炮入侵的民族危亡压力下所完成的从传统学术到近代学术的变迁,构成了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第一次重要型构。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学者观察世界、探讨学问的立场、观点、方法为之一新,由此开始了从近代学术到现代学术的学术话语体系第二次重要型构。在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等趋势日益鲜明的当代,在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日益吸引世界目光的今天,也许我们正在经历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第三次重要型构。

该蓝皮书从时代场域、坐标构建、世界视野等角度剖析了构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时代要求。

该蓝皮书认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并非纯粹地迷恋于中国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它的使命在于总结中国当下的经验,解决中国当今面临的问题,服务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因此,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必须立足于清晰的时代场域,致力于时代精神的中国表达。

该蓝皮书援引学者观点认为,探索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是一个严肃的学术工作,“它的根本任务和总目标的出发点,不在于阐发个人的某种学术观点,更不是为了在学术上标新立异,而在于积极规划本学科乃至中国学术的前景和未来”。

该蓝皮书进一步指出,学术建构离不开历史的积淀,缺少历史感的所谓研究是短视的。真正具有历史感的研究,从来都是以家国天下的博大情怀,建构在国运民魂的休戚存亡之上。真正负责任的学术探索,也从来都是把学术、历史和中国的命运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对后者的焦虑和思考,当代中国学术无以立基。

 而且,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绝非一项关起国门自娱自乐的学术游戏,它虽然致力于建立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但它还有着更高的学术追求,那就是让中国学术走向世界,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让中华文明巍然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该蓝皮书认为,在全球化和多元化浪潮汹涌而来的当今世界,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必须在提高文化自觉意识的同时,放开胸襟,广纳世界学术成果。同时又必须看到,这绝不意味着盲目崇拜西方的思想理论,认为西方学术话语体系可以包打天下、包治百病。对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这一问题的完全解答,不是短期内所能完成的任务,而是需要数代中国学人的不懈探索。

(以上内容参见《社会科学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10~2011)》,第1~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