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1年《黑龙江产业蓝皮书》:三大产业基本特征表明黑龙江省正进入工业化后期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1-08-22

2011年8月发布的《黑龙江产业蓝皮书》(即《黑龙江产业发展报告(2011)》)指出,2010年黑龙江产业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发展,能源、化工、制造、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对全省发展的支撑和牵引作用明显,工业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多数效益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0年,黑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2.7∶49.8∶37.5。从2000~2010年黑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变化很小,基本维持在12%~13%;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则持续下降,10年间下降了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稳步上升,产业的基本特征表明黑龙江省正在进入工业化后期。

    

    一方面,产业发展保持较快的增长,主要工业产品如能源、食品、化工能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2010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003.5亿元,同比增长15.2%。粮食产量首次突破千亿斤大关,成为全国第二个超千亿斤省份。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也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43.1亿元,比2009年增长49.5%,高于全国平均33.2%的增长速度。而且,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来看,黑龙江省在能源、化工、食品等行业占有重要地位。如原油产量已占全国的19.7%。

     

    另一方面,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工业效益大幅度提升。黑龙江省工业继续保持着以重工业为主、以大中型企业为主的工业格局。2010年能源、化工、制造、食品依然是黑龙江省工业的四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8454.6亿元,比2009年增长35.0%,其中:制造业增长23.7%;化工业增长37.4%;能源工业增长32.4%;食品工业增长48.6%,均高于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5.2%的增长速度。而且,从工业企业效益指标来看,除全员劳动生产率黑龙江低于全国平均指标外,其余指标黑龙江均优于全国平均,尤其是成本利润率和收入利润率,黑龙江分别是全国平均的2.33和2.61倍。

     

    该蓝皮书指出,尽管产业发展保持了较快增长,但是与相关省份比较,黑龙江产业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创新能力不强、投资效益低、融资能力弱、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等。例如,近30年来,黑龙江省的工业结构变化不大是全国各省区中很少见的,以能源、制造、化工、食品为支柱产业的格局没有变,能源产业是黑龙江省最大工业产业的格局也没有变。1980年黑龙江能源产业的比重为33.5%,而2010年为31.87%。

    

     该蓝皮书分析认为,黑龙江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资源,过度依靠物质投入,这种“原字号”、低附加值、低端粗放的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这种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要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黑龙江省能否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保科学发展的主攻方向。

    

    而且,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启之年,“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能否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科学发展,最大的挑战是能否尽快改变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与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而改变的关键是能否抓住发展机遇,迅速建立起与区域资源环境相适应、能够承接国内外区域产业分工、具有明显产业优势且辐射能力强的主导产业,以及产业转换与应变能力很强的产业结构。

    

     为此,该蓝皮书指出,要实现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目标,将黑龙江建设成为国家向北开发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为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可靠基础,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主导产业演进与调整。二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三是全方位关注投资项目建设。四是从国际合作的视角把握产业发展。

    

    (以上内容参见《黑龙江产业发展报告(2011)》,第1~1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