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1年《社会心态蓝皮书》:幸福感应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1-05-04
2011年5月出版的《社会心态蓝皮书》(即《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指出,对北京、上海、杭州等全国24个不同级别城市的4800位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调查后发现:中国城市居民七成半人感到幸福,总体幸福感接近“比较幸福”水平;女性比男性更幸福;高学历人群、领导群体、非农户口居民幸福感相对更高;直辖市居民、东部地区居民幸福感更高。
七成半人感到幸福
在被调查的4800人中,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为14.9%,回答“比较幸福”的比例最高,约占六成,为59.2%,也就是说,74.2%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得幸福;倾向于“不幸福”的人占12.3%。
女性比男性更感幸福
调查显示,两性被调查者幸福感有一定差异,女性回答“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为76%,男性认为“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为72.5%。
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幸福感最高
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幸福感最高,77.3%的人感到“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职业高中、中专或技校学历的被调查者幸福感最低,68.5%的人回答“非常幸福”和 “比较幸福”,介于之间的倾向于幸福的排序分别是大专组、高中组和初中及以下组。
非农户口居民幸福感高于农业户口居民
调查发现,非农户口的被调查者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其中,外地非农户口为17%,本地非农户口为16.3%,回答“比较幸福”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本市非农户口、本市农业户口、外地非农户口和外地农业户口,将四组中倾向于感觉幸福的比例进行比较,本市非农户口比例最高,为77.8%,外地农业户口比例最低,为68.9%。
领导者的幸福感最高
调查发现: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认为“非常幸福”比例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农林牧渔水产生产人员。认为“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人所占比例,从最高的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农林牧渔水产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到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依次降低。
直辖市居民最有幸福感
调查显示,国内四类城市(直辖市、首府或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居民对于幸福感的评价平均数分别为3.82分、3.72分、3.65分和3.79分,直辖市和县级市最高。但是,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类型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越低。在总的幸福倾向上直辖市居民比例最高,地级市最低。
东部居民幸福感最高,西部最低
我国东、中、西部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存在差异,东部高于中部,中部又高于西部,东、中、西部居民幸福感评价的平均数分别是3.83分、3.73分和3.66分,东部最高,西部最低。
为此,该蓝皮书指出,幸福感的高低与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有关。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不断升高人们的幸福感。但是,幸福感是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社会的发展应该以社会均衡发展为目标,致力于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经济、生活状况,提高全民整体幸福感。
不可否认,居民的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还处于经济收入较低阶段,收入的提高依然是提升民众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也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处于合理范围,避免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是提高社会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该蓝皮书指出,早在20世纪70年代,不丹就提出“国民幸福指数”,以取代“国民生产总值”。他们认为,政府施政应该以实现幸福为目标,注重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发展。近年来,法国、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幸福指数的研究,试图将国民主观幸福感纳入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在新形势下,我国提出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下的社会发展应不再仅仅关注经济的增长,也不是以现代化为我们的终极目标,而是切实回归以人为本的层面,关注民生问题,关注人民的感受。幸福感、尊严这样的心理感受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
(以上内容参见《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第24~42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