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正步入一个新阶段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0-12-27

黄皮书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中国作为崛起大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正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虽然大多数双边关系仍处于正常状态,但中国实力的迅速上升已引发了周边国家的普遍疑惧。

    随着中国实力的提升,特别是中国维护自己权益力度的增强,外部世界有关中外交政策发生转向的议论也日渐增多。中国在人民币汇率上所坚持的政策,对美国对台军售、南海领土争端、钓鱼岛撞船等一系列事件所做的反应,都被国际社会放在聚光灯下放大来解读。

    中国在国际背景下所凸显的变化,引发了一些学者所称的“外部反应综合征”,即西方对中国快速崛起的担忧和失落感。事实上,不仅是西方国家,即使在中国周边地区,对于快速崛起的中国未来走向何处,以及会如何发挥影响力,各种担忧、质疑、嫉妒甚至防范遏制的声音也在明显增大。

    与这种“外部反应综合征”相对应,中国一年来在周边地区所面对的摩擦与冲突增多了,周边国家与中国的领土争议、军事紧张关系,以及对中国的外交遏制也日益明显化了。

    自2009年10月以来,中国渔政船在南海海域的护渔、巡航行动不断遭到东盟一些国家的指责、抗议和干扰。东盟相关国家在不断侵蚀中国南海权益的同时,正在进一步推动南海问题的多边化、国际化。事实上,尽管东盟国家不愿与中国进行对抗,但通过发展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关系,包括军事关系,也不无制衡中国的意味。

    虽然国际结构变动导致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出现了大量摩擦与冲突,但并没有导致局势失控。事实上,无论是中美、中日、中印还是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摩擦发生后各方都会在较短时间内使关系恢复常态。这表明,各方都在努力适应这种新的结构,正在进行磨合,冲突并没有代替合作成为主流趋势。

    最后,黄皮书指出,中国一年来与周边国家的协调与合作也在显著推进。例如,中国与朝核问题各方所进行的协调与合作,中俄在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上的相互支持与配合等。总体来看,这些协调合作型的关系框架对于缓解当前阶段中国与周边国家发生的摩擦与冲突,以及维护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基本稳定仍然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本篇文章摘自《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