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0年第十一次全国皮书工作研讨会会议纪要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0-10-13
2010年中国经济社会形势报告会
暨第十一次全国皮书工作研讨会
会议纪要
 
2010年9月18~19日,“2010年中国经济社会形势报告会暨第十一次全国皮书工作研讨会”在福建福州召开。此次会议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福建师范大学、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全立,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志南,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社科院院长张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处长洪勇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原主任、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闽榕,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罗萤等出席会议并先后讲话。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中共中央编译局、民政部、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国家测绘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辽宁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广西社会科学院、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云南大学、浙江省温州市委党校等皮书编纂单位的领导和课题研究人员2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图为会议现场)
 
一、开幕式隆重热烈
 
首先,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罗萤代表会议承办单位致欢迎辞,他向来宾简要介绍了福建师范大学立足海峡西岸经济区,主动适应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学校百年学术底蕴、多学科交叉优势、高水平研究平台和高素质人才队伍,积极开展涉及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研究的情况,以及该校经济学科的特色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他指出,本次会议是共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计,共商皮书出版创新与转型的一次重要聚会。希望通过会议的举办,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汇集智慧和力量,共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皮书事业的繁荣献计献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在致开幕词中表示,皮书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问世以来,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出版形态,成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的载体,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至今,全国皮书工作研讨会已经连续召开了十一届。通过这个平台大家互相学习和交流,分享各自在皮书编写出版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对皮书质量的提升和价值的实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皮书价值的实现:皮书的创新与转型”,旨在解决当前在皮书编纂中如何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四大建设”的要求,如何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变化以及海量信息资讯,社会科学专家在复杂变化的社会生活工作中怎么发挥作用,皮书的内容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更好的发挥其决策参考的功能和作用。谢社长希望与会代表相聚榕城福州,共商皮书发展大计,并代表主办单位——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向莅临会议指导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福建省领导、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筹办这次会议的承办单位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图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全立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皮书系列是社科院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距今已经20年了,这些成果都为咨政决策和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皮书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术成果形式,每次出版和发布都得到了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都会引起各级政府、学术界以及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与反响。作为社科院直属的学术出版机构,作为中国皮书品牌的创建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编辑出版、宣传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希望全国各社科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和有关机构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不断加强合作、扩大交流、共同发展,为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全立)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社科院院长张帆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全面阐述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和相关政策等一系列内容。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应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对台交流合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力推动福建跨越发展。他希望各位与会领导、专家学者能为福建的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形成更多有益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箴言良策。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图书处处长洪勇刚在讲话中指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经过十多年的开拓创新,先后开发了皮书系列、资本主义研究丛书、列国志、社科文献精品译库、全球化译丛、社会理论译丛、喜马拉雅阅读中国系列、当代中国研究等品牌图书。尤其是皮书系列,自1997年12月出版第一本皮书《经济蓝皮书》以来,截至2010年8月,社会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皮书129个品种、166个系列,累计超过600本,皮书不仅是社科文献出版社的一个品牌,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个品牌,而且成为全国社会科学研究界的权威出版平台、各级政府决策和学界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系,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有关中央领导曾先后对皮书系列给予了充分肯定。新闻出版总署一直高度关注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皮书出版,并给予大力支持。出版管理司每年都单独核发皮书专用书号用于支持皮书系列的出版,在两年一届的“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中,在最近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重点图书推荐中,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原创皮书都受到表扬;对外交流与合作司也将皮书系列作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在去年法兰克福书展上,社科文献的皮书系列海外推广活动被列入中国主宾国重点活动之一。最后,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新闻出版工作。
 
(图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图书处处长洪勇刚)
 
开幕式结束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原主任、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分别作了题为“当前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主题报告,分别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当前社会形势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学术前沿问题。
 
二、主题发言精彩深刻
 
在9月18日下午的主题发言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指出,目前皮书在中国已成为社会科学服务于社会的重要工具,它在海量信息时代引领人们适应复杂社会生活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每年出版的皮书就超过120种,其他出版单位类似皮书性质的年度报告则数以千计。面对当下中国皮书研创出版的大好局面,投身于皮书事业的研创者、出版者必须冷静、客观地意识到:皮书的研创出版,无论是在内容质量上,还是在数量种类上,远不能满足当今生活于复杂社会中的人们对于有效精准信息的巨大需求,皮书所具有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学术价值远未充分实现。其中,影响皮书价值实现的几大因素包括,定位模糊、原创不足、缺乏实证数据的分析、交叉重复、错过最佳出版时机、不重视宣传推广等。谢社长指出,今后,皮书应朝着研创体制机制创新、选题创新、编辑出版创新和推广营销方式创新的四大方向开拓发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助理范广伟公布了2009年出版皮书的评估结果,并指出损害皮书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点,第一,总报告主题内容出现问题。第二,大量已发表的文章被采用。第三,皮书内容缺乏数据资料。范广伟认为,皮书作为一种品牌,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提高皮书的总体质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际出版中心副主任郭荣荣在做中国皮书“走出去”主题报告时指出,社科文献出版社近来年对外合作出版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与荷兰Brill出版社及其他学术出版机构将皮书系列中具有代表性的七种皮书翻译成英文,同时也包括俄语、韩语、日语等其他文种,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出版和发行。目前,除了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纸质版英文皮书之外,电子版皮书也是主要发行产品,主要发行对象是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部分书店、大学教师以及在校生。通过与Brill的多次会谈,英文版的皮书在西方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力,被多家大学的图书馆收藏。从2008年起英文版皮书的销售量不断上升,皮书现已成为世界上关于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中国社会经济等一系列社会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料。现在国外对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有强烈的需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将推出更多的皮书,让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能不断地持续地走出去。
 
《陕西蓝皮书》主编、陕西省社科院院长杨尚勤在主题发言中指出,陕西省社科院1998年开始组织科研人员编纂《陕西蓝皮书》,历时12年精心打造该院的资政平台,使它成为省委省政府领导和职能部门了解省情、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和两会代表参政议政的重要资料,也成为国内外了解和认识陕西的一个重要窗口。今后,陕西省社科院要大大提升蓝皮书在院中的全局地位,实现皮书与陕西社科院的战略转型紧密结合、与陕西省自身建设的五大工程紧密结合、与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新智库建设的目标结合,着力提高蓝皮书质量,发挥政策杠杆激励作用,使皮书研创工作由课题组或部门行为提升到全院行为,形成一个重要的成果发布渠道。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洪民荣在发言时指出,上海社科院从1999年开始组织编写蓝皮书,至今已形成一个“4+1”的蓝皮书格局,即1999年出版的《上海蓝皮书·经济》和《上海蓝皮书·文化》,2000年出版的《上海蓝皮书·环境资源》和《上海蓝皮书·社会》,以及最近与浙江社科院、江苏社科院合作出版的《长三角蓝皮书》。回顾蓝皮书的工作和发展历程,洪民荣指出,蓝皮书不仅在社科院科学决策工具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该院科研机构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促进社科院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研究机构转型。1999年提出社科院向决策咨询转型,2006年又提出要把社科院建设成一个智库,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第二,通过蓝皮书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决策咨询团队。第三,带动学科建设和新型学科组织的发展,把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科研增长点。第四,通过蓝皮书的示范作用,推进一批年度报告的出现,推进了社科院决策咨询的研究。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指出,把蓝皮书打造成一个真正权威性的作品,最重要的就是数据的问题。如果蓝皮书仅采用统计局的数据,其真实性就会大打折扣。社科院作为一个独立的、具有数据采集能力的学术研究机构,应增加第一手资料的采集,在蓝皮书内容中纳入实证性的社会调查,使蓝皮书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有真实性,从而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引起党委政府高度的重视。
 
《广州蓝皮书》主编、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朱名宏在发言时指出,目前,全国的皮书质量的差距非常大。就《广州蓝皮书》系列来说,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对于如何提高质量这一问题,他认为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规范体系的正确引导。第二,评估体系的推广。第三,应增加中期评审的环节。第四,增强皮书的原创性。朱名宏认为,作为地方社科院,皮书的内容应体现地方特色,地方的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也要参与皮书的研创。
 
《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副主编、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茂兴在会议中指出,福建师范大学从2006年开始跟国务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成立了省级竞争力研究中心,并在福建师大成立了分中心。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当中,该皮书研创团队从无到有、从小变大,经历了创新跟转型的过程。近年来,《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黄茂兴副院长认为是源于真正实现了“官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官”是指国务院发展中心,包括中国社科院的一些专家在内的国家研究中心紧密结合;“产”是指通过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网络做为整个皮书的平台发布;“学”就是学校,“研”就是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欧洲蓝皮书》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沈雁南指出,《欧洲蓝皮书》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本对欧洲问题进行系统跟踪研究的专著,不仅在国内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在欧洲也受到极大关注。通过近几年编写皮书的工作经验,他认为,从技术上说,皮书应做到“三结合”,即:繁简相结合,重点和难点相结合,时效和深度相结合。从学术上说,研创皮书是一个踏实的学术研讨过程,必须建立在一个非常严谨、见解独到、视野宽广的学术研究基础上。从推广创新上,除了皮书出版以外,欧洲所通过学会网络举办学术研讨会,从而集中更多学者的智慧,把国内最好的欧洲研究成果通过皮书反映出来。另外,沈雁南指出,每年新书发布会和中欧大使论坛的联合召开,也加强了该皮书在中欧交流上的重要影响。
 
此外,《信息化蓝皮书》课题组代表彭维民、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魏胜文、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当代亚太》编辑部主任周方银、《就业蓝皮书》课题组代表罗惠文等专家学者也就皮书的研创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三、分组讨论成果显著
 
9月19日上午大会根据各皮书课题组的性质,将与会人员分为宏观与区域类皮书、行业类皮书、政法社会类皮书、国际与地区类皮书四个分论坛进行研讨。各分论坛讨论后,分别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宏观与区域类皮书分论坛代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出版中心副主任任文武在发言中指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对皮书的定位还是比较明确的,即,皮书是专家的声音。皮书的目标读者群不仅是大众读者、行业协会、企业等,政府部门也同样具有购买需求。此外,有代表建议社科文献出版社对于皮书良莠不齐的现状,建立第三方的审查和评价机制,并能够引进淘汰和竞争机制,使皮书系列可以走市场机制发展道路,避免将来过度依赖政府。
 
行业类皮书分论坛围绕行业皮书的特征特点以及定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讨论,其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李继东博士指出,发现目前皮书存在的三个问题:第一,交叉问题。包括行业皮书与宏观预测类皮书的交叉问题、行业内部交叉问题、文化和传媒领域的交叉问题。交叉问题不仅存在选题上,还存在内容上的交叉,还有编写队伍的交叉问题。第二,是队伍建设问题,即知名专家学者与新人的问题,专业写作班子与经费保障问题。第三,是市场推广问题,即专业的学术研创团队对市场推广一窍不通,亟需出版社的专业营销推广人员进行指导,以便研创团队配合出版社对皮书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推广。
 
政法社会类皮书分论坛代表、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吕艳滨对于如何办好皮书,加强皮书的编创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通过讨论提出六大问题和困难:第一,是皮书的定位。定位问题一直是会议讨论的也是课题组面临的问题。不同的皮书怎么确定自己的读者群,这个问题可能是需要解决的。第二,是关于选题。皮书编写不能再面面俱到了,而应当关注热点问题,但随着皮书出版的逐年增加,热点问题的选择就会比较困难。第三,在皮书的编纂过程中出现数据获取困难问题,尤其是官方数据的获取越来越困难了。所以,可以考虑加大自有的非官方数据的比例,以提高皮书数据的独立性和真实性。第四,作者群的维护问题,其解决办法就是提高皮书的成果评价比重,吸引广大的专家团队。第五,是关于写作方法。皮书不是一般的论文,不是一般的文章的汇集,而是一种很时政的报告。在写作皮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当年的情况做一个总结,还要有前瞻性。这就需要皮书编撰团队对写作方法进行良好把握。第六,是传播问题,即如何使皮书价值最大化,影响最大化。有专家提出,出版社应该加强与创作团队的沟通与协作,并考虑以发布会为核心,加以适当的前期媒体预热和充分的后期社会推广,只有这样才能使皮书得到最大化的社会认同和关注。
 
国际与地区类皮书分论坛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沈雁南在发言中指出,由于国际类皮书跟国内或者行业等其他皮书不太一样,对实证性的第一手资料要求比较高,建议在评级体系中设立国际分类体系。对于皮书“走出去”的问题,与会代表认为国际类蓝皮书不仅让国内的读者了解国际形式,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所以,建议把国际类蓝皮书的总报告进行汇编,从而进行“集体走出去”。
 
四、会议总结准确翔实
 
最后,谢寿光社长进行了大会的总结发言。谢社长指出,
第一,加强选题策划,在原创方面下足功夫。在选题策划方面,各皮书课题组要根据自身定位锁定核心读者群,对每篇报告的整体架构进行策划。会后各位代表要提交2011年度皮书计划,要确定皮书主题,对重点、长期关注的皮书和热点问题要继续关注,要有围绕主题、服务大局的热点问题。
第二,针对健全原创机制、体制。谢社长提出了三点建议,即:把皮书原创与党和政府或者行业的发展工作大局有机结合起来,把皮书原创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皮书原创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第三,加大对皮书宣传的推广,使每种皮书实现价值最大化。
第四,以社科文献出版社为平台,建立全国皮书原创单位沟通与合作机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将在以下九个方面做好皮书的编辑、出版及推广工作:1、以皮书评价研究中心为平台,加强对皮书的基本规律、功能定位、原创方法和推广方式的研究,形成一套良好的研究机制。2、精心办好皮书网。3、开始编制2011年的皮书出版计划。4、完善皮书出版保障机制。5、进一步制定2011~2015年皮书发展五年规划。6、完善皮书评价体系。7、加快皮书数据库建设。8、完善皮书营销推广模式建设,形成良好合作机制。9、全方位推进皮书“走出去”。
 
五、大会圆满成功,期待来年再会
 
在为期两天的全国皮书工作研讨会中,来自全国各地社会科学院、各高等学校的有关领导及皮书编写专家们围绕本次会议的主旨“皮书价值的实现:皮书出版的创新与转型”,就皮书的品牌建设和未来的创新发展集思广益,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部分皮书编撰单位的专家们还对皮书的编写、出版、推广营销等议题做重点发言,提出如何充分发挥皮书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皮书打造成为整合资源、服务发展、推进智库建设的重要平台等措施及建议。此次论坛层次高、影响面广,对加强各皮书课题组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对话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届皮书工作会议,是参会人员人数众多、参与积极、讨论热烈的会议,通过这次会议,皮书品牌得到进一步的认同,皮书编写出版的各个环节得到进一步的理顺,皮书的宣传推广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因此,此次皮书工作会议是非常成功的会议,必将对未来皮书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2011年中国经济社会形势报告会暨第十一次全国皮书工作研讨会将在安徽召开。下届皮书工作研讨会承办单位代表、合肥市政协副主席、《安徽蓝皮书》课题组主编盛志刚,诚挚邀请各位与会代表明年金秋时节去合肥参加全国皮书工作研讨会。务请所有皮书编撰单位,包括新加入皮书及拟加入皮书编撰单位派代表参会。
 
感谢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和圆满成功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