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0年《教育蓝皮书》:“高校联盟”悄然萌动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0-09-21
蓝皮书指出,2009年10月,9所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一致同意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签订《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九校联盟”(简称“C9”)的诞生,被誉为“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10月13日,百度百科词条“C9”首次加入了“中国版‘常春藤’联盟”这个新解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则明确表示,教育部支持和鼓励9所高校成立联盟。
“九校联盟”的主要功能是开展本科生交流和研究生联合培养方面的合作,共同培养拔尖人才。更令人期待的是,联盟的建立有利于促进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的接轨,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供更宽广的平台。高等院校联盟的相互承诺与实质性合作,会进一步提升他们在不同学科领域的主导地位,从而在未来教育经费竞争、生源竞争等资源综合竞争中占据更多的主动。
“九校联盟”的做法也受到了来自其他学校的批评,有人对它的预期效果持怀疑态度;也有人认为这是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垄断,将加剧对资源和生源的不公平竞争。
与美国的“常春藤”相比,“九校联盟”存在一些先天不足:一是这些学校还远没有具备像美国名校那样的办学自主权,现代大学制度也尚未建立;二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内功”远没有修炼好。正因如此,人们期待“九校联盟”能推动各校内部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与政府关系的调整,从而避免变成单纯的利用同盟和深化改革的障碍。
(本篇文章摘自《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