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0年《产业蓝皮书》:我国正处于产业竞争优势的转型期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0-08-24
蓝皮书指出,“十一五”前三年,中国的产业竞争力总体趋于上升,分类型看,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一路走强,初级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则呈现逐步弱化的趋势。2008年前10个月,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所占份额开始下降,退居为第2位,表明中国产业的竞争力进入2008年就已经开始下降。
在分析原因时,蓝皮书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的产业竞争力之所以出现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政府当时集中出台了一系列可导致企业成本增加的政策措施,不少企业因综合性成本上涨而关闭、停产或收缩业务。如能源、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幅度平均在20%以上。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提升其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政策措施,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出现了下降的苗头。2010年3月,中国26年来首次出现了贸易逆差。这种格局虽然可以减轻中国平衡国际贸易的压力,但同时也表明,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在国际上下降了,对这个苗头应引起高度重视。
同时,蓝皮书也指出,我国正处于产业竞争优势的转型期,如果应对不当,将面临产业竞争优势断档的风险,一些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冲击下会失去竞争力,新的具有优势的产业一时难以形成,在竞争优势上形成一个“真空期”。我国的一些地区已经出现这种苗头。如何有效化解这些地区业已显现的竞争优势断档风险,防止由局部断档演化成全局性断档,是中国未来一个时期产业竞争力提升面临的一项最艰巨的任务。
为此,蓝皮书指出,增长方式转变要优化节奏和路径,操之过急,会适得其反;要加大传统优势行业关键技术的开发,防止传统优势行业竞争力下滑,避免竞争优势转型病。其次,要加大对未来关键性引导产业的关键技术开发,选择一批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进行扶持、引导,尤其要加大新能源产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大力推进未来主导产业和主导技术的发现机制建设。最后,要优化进口产品结构,加大技术引进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引进力度。
(本篇文章摘自2010年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