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2010年《法治蓝皮书》:政府信息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来源:  作者:张静鸥   发布时间:2010-03-02

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组,以政府网站的信息公开为视角,围绕政府网站运行基础状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依申请公开信息、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房屋拆迁信息的公开,对中国43家地方政府网站(各直辖市、港澳台、民族自治地方的有关城市不在此次调研之列)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测评和分析。

调研发现,政府网站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公开政府信息的重要渠道。43个城市都有各自的市级政府门户网站,并均在网站醒目位置设有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有的还建有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或者政务公开网站。各地方政府网站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向公众提供了大量的主动公开信息,涉及政府机构设置、机构职责、政策法规、办事依据和流程、政府管理最新动态等事项。测评结果排在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宁波、成都、厦门、广州、西安、福州、贵阳、济南、大连、南京。

从调研结果来看,一些城市的测评结果不是十分理想,还有些城市在某些板块的测评结果不理想,这说明一些地方在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空间。问题的存在可能是因为现有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不完善,也可能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不够重视,或者工作态度和工作机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要进一步提升政府透明度,今后至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只是中国构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过渡性规定,其法律位阶决定了其不可能自如地解决公开与不公开、如何公开等问题。而且,《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于不公开信息的界定、主动公开与依申请公开的关系、依申请公开的资格与程序等的规定都有不够完善之处,这导致其与世界上政府信息公开的潮流以及中国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需求都有一定的距离。这也成为各级政府机关误读甚至错误适用有关制度的根源。因此,在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未来中国不容回避的课题。

第二,大力培养公开透明的文化。首先要提升所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公开意识,通过培训使其真正理解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内涵与意义,真正认识到推行公开是提升政府管理公共事务能力、服务于公众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保障,而不是把其作为一项工作中的负担。其次,要培养公众的公开文化。只有公众积极参与,不断提出申请,才能推动政府放弃封闭的管理方式,变得越来越开放。

第三,确保有充足的人力、财力用于处理政府信息公开事务。调研中,有的地方政府咨询电话长期无人接听或者占线,电子邮件无人回复或回复迟缓,除了工作态度等以外,不排除是因为个别地方政府处理公开事务的人手有限。因此,各地有必要视情况配备专职的人员和投入必要的经费,加强信息管理,以应对日益增多的公众申请与咨询,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四,各地方政府应当定期开展自查,注重政府信息公开和网站运营质量,提升便民性。建议各地方政府定期对本级政府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各项制度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状况、工作态度以及网站运行状况、信息与相关栏目设置排版的科学性、检索功能等的有效性、依申请公开等在线服务平台的运行状况等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不断提升政府网站的便民性,提高网站功能的可用性,杜绝信息与公众捉迷藏的现象,确保公众以最少的时间、最低的经济成本获取更多的信息。

第五,进一步完善主动公开工作。主动公开是政府机关依照职权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的活动,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公开信息后,可以避免公众一一提出公开申请,有助于降低政府机关处理申请的成本,方便公众获取信息。政府机关应当通过日常监测,发现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社会关注度高、公众需求量大的信息,并变被动等待公众提出申请为主动向公众提供信息,包括在政府网站上建立专门的栏目和平台集中公开相关信息。

第六,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整合力度。建议有关政府机关研究如何对信息进行整合,使公众在一个网站上就可以获取所需的各项信息,并对“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或者栏目进行整合。而且,建议今后地方政府在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过程中,注意网站运营的连续性,避免重复建设和多个门户网站同时运营。依申请公开也有必要整合为通过一个平台集中处理所有本地方的申请事务,提供政府信息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

(参见《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8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月出版,P32234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