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如何使财政刺激方案更加就业友好
王德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一、四万亿财政刺激方案
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出台了四万亿财政刺激方案,计划未来两年通过扩大政府投资,实现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的政策目标。
按照计划分配方案,四万亿投资流向为:一是保障性安居工程4000亿,主要用于廉租房、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二是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亿,用于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等;三是基础设施建设1.5万亿,用于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四是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1500亿;五是节能减排、生态工程2100亿;六是调整结构和技术改造3700亿;七是地震灾后恢复重建1万亿。
二、三种投资方案的就业效果
我们设计了三种方案来看不同投资结构的拉动就业效果。第一种是计划分配方案,即国家已经公布的方案;第二种是常态投资方案,即没有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投资分配;第三种是就业优先方案,即按照不同行业拉动就业效果排序来分配投资。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模拟,三种方案的投资分配差别,带来了不同的GDP产出和就业效果。
计划分配方案中建筑业比例占66.5%、服务业占16.1%、制造业占6.5%,实现GDP产出9.4万亿元,拉动非农就业5135万人,相当于2008年全部非农就业的11.0%。
常态投资方案中建筑业比例占44.1%、制造业占42.6%、服务业不到10%,实现GDP产出8.9亿元,拉动非农就业4482万人,相当于2008年全部非农就业的9.6%。
就业优先方案中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居民服务等部门比例占57.7%、制造业占28.0%、建筑业比例只占2.6%,实现GDP产出8.1万亿元,拉动非农就业7236万人,相当于2008年全部非农就业的15.5%。
按照上述三种组合分配投资,就业优先方案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比计划分配方案多40.9%,比常态投资方案多61.4%。相对而言,计划分配方案创造的GDP最大,比常态投资方案高5.6%,比就业优先方案高16.0%。三种方案所创造的GDP价值差异并不大,但拉动的就业效果有显著差别。如果以就业优先为目,那么,在今后的投资方向和领域上需要作出适当考虑和调整。
三、若干政策建议
我们的模拟分析表明,就业优先方案可以在没有显著地降低增长的情况下,实现最大化促进就业的政策目标。从政策角度看,可以采取以下几条政策措施,提高财政刺激方案的就业效果。
一是把就业优先目标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我国的城镇就业面临着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尤其是大学生毕业生和低技能的下岗失业职工与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把它当作民生议题的头等大事,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对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和产业规划等进行就业效果评估,最大程度地发挥财政政策等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
二是明确政府投资的方向、领域和方式。政策可通过出台引导地方和民间的投资的政策措施,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效应和拉动效应。除了直接投资重大项目外,政府还可以采取补贴、贴息、共同投资等多种方式,发挥政府投资的“种子资金”的作用,调动企业和和民间的投资积极性。
三是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就业效果进行全面的科学评估。对于政府投资选定的产业和项目,要对其进行事先、事中和事后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为完善政府投资的项目管理提供指导,为完善政府投资的评价体系积累经验。
四是把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等民生事业纳入政府投资的内容,不断提高政府对这些领域的投资比例。政府投资要改变过去长期注重对物投资的倾向,加大对人的投资。加大对民生事业的公共投资,既能够稳定居民生活预期,明显地扩大消费需求效果,又还具有立竿见影的就业效果。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