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08-2009)》要点之四: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提出:公共文化服务是“人文北京”建设的重要内容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08-2009)》(张泉主编)日前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2008年适值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和北京最重要的事项之一。北京文化发展报告以改革开放30年为背景,系统总结了北京在筹办举办奥运会过程中所形成的丰厚文化遗产,密切追踪2008年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发展,并且从文化批评的角度,对焦点文化事件和文化现象加以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承担着满足社会文化需求、服务经济发展、推动区域建设的重要职责,也是人民大众分享国家发展成果的主要载体之一。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基层文化工作和发展教育事业,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对于 “人文北京”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北京文化发展报告》指出,北京的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文化广场和社区文体活动场所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布局网络逐步完善,结构趋于合理,功能日渐齐全,总体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08年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一个文化事件是,由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等,开始免费开放。目前,全国已有1000多家博物馆陆续敞开大门。在北京地区,继国家图书馆宣布减免读者使用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收费项目后,首都博物馆等33家加入免费行列。从社会发展的长远效果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明智之举,是培育学习型社会风尚的良好开端。目前,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的收费标准仍偏高。针对各类免费博物场馆在服务质量和展览品质方面出现的新问题,管理部门也应有跟进措施。
在教育方面,《北京文化发展报告》指出,北京教育在奠定优先地位、夯实发展基础,发展民办教育、深化体制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推进教育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全国率先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阶段。北京教育现在仍面临一些有碍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深层问题,如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义务教育阶段的高费用择校现象说明,事实上的教育不平等依然存在;阻碍教育发展的一些体制性的矛盾仍未解决。为使北京真正成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现代化城市,需要在三个方面加以提升: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首都教育的质量;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高首都教育的公平水平;持续扩大教育开放,建立健全首都教育协调发展机制。具体到当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有关管理部门的应对措施中,有扩大硕士、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规模一项。对此,有关专题报告将其与遗留下许多后遗症的“高校扩招”相提并论,严加质疑。报告认为,转危机为机遇的有效方法,不是“扩招”,而是“争取加大投入,加强首都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制度建设和基础优势建设”。 这是一种值得认真加以讨论的应对思路。
北京社会科学院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