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09环境绿皮书:关注空气质量与公众生活质量
来源:自然之友  作者:皮书评价与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09-08-26

 

2009年环境绿皮书 关注空气质量与公众生活质量

 

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和其他6个奥运协办城市较好的空气质量,使我们对未来的环境质量产生信心; 同时,也感受到空气质量的走向扑朔迷离。著名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发布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09》(以下简称《报告》),阐述了空气质量对民生的影响,并提供了解空气质量走向的方法。

 

200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年。也是中国空气质量管理领域的里程碑年。由于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空气质量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测力度和数据的透明度增强,对空气质量管理为公众健康服务这一理念的共识更加广泛,公众对空气质量管理知识的渴求增强。

空气污染对我们健康的威胁有多远?

 

2008年,健康效应开始成为关注空气质量的一个新的角度。主要表现于科学家和政府官员共同呼吁改进目前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 最明显的例子是钟南山等科学家公开明确断定空气污染与肺癌的关系,并呼吁中国空气质量评价,应将与健康更加密切相关的污染因子纳入监测和评价体系。钟南山在一个大气污染论坛上透露:“50岁以上的(广州)人哪怕没有肺部疾病,手术开出的肺都是黑黑的[1]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家谟介绍,“最近国家卫生部调查显示,恶性肿瘤已成为城市首位死因,占城市死亡总数的25%,与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呈明显上升趋势。如果按照美国环保署的标准,广州PM2.5超标的天数起码在70%以上。”[2] 广州“黑肺”虽然是令人沮丧的消息,但却是提高公众意识和政策推动的有力依据。

虽然运用污染指数来概括空气质量是各国普遍的做法,但传递的信息内涵由于标准污染物涵盖的类别和监测细节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我们公众需要明确认识到,即使达到了我国“达标”要求,即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空气质量对于公众健康的威胁依然存在。

 

从知情到行动:共同推动空气质量管理

 

随着科学进展和公众知识的提高,公众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从而对空气质量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09》提出,空气质量的改善,决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而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职责。因为空气质量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我们都处在空气污染的“下游”,都是空气质量的利益攸关方。民间环保组织可以发挥较大的潜在作用,如可以组织宣传和解释空气质量与健康效应的关系,将其作为公众对环境质量是否满意的依据;可以关注、理解和宣传新科学发现和国家政策动向;以及用历史的、客观的、积极的态度对待空气污染与健康的关系;倡导具有协同效益的公众行为,包括大型的公众活动和日常的行为方式。

空气污染是可以通过有效的空气质量管理而递减的。公众对环境政策的关注不应仅停留在政策措施本身,而应紧扣核心问题——这些环境政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这些环境政策执行所带来的健康效应。

 



[1]炫风 彭晓芸 罗小艳:《广州式黑肺》,《南都周刊》20080627

[2]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高峰论坛:《吸烟率下降肺癌发病率翻4 黑肺都与灰霾有关》,广东环境保护公众网,http://www.gdepb.gov.cn/ztzl/lt/bd/200806/t20080613_53881.html

 

                                                                   自然之友

                                                                   2009-3-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