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北京市社科院:总部经济助推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  作者:yi   发布时间:2009-08-26

 

总部经济助推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赵弘


    
    北京作为首都城市,其经济发展模式和道路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从1949年后,北京大力发展重工业,到20世纪80年代对北京经济发展道路进行反思和探索,北京在不断寻求实现首都“四个服务”功能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和统一。1997年,北京市第八次党代会上,贾庆林首次提出“首都经济”发展战略,明确北京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要发展能充分利用首都资源的经济,即“首都经济”,其本质是知识经济,核心是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首都经济的提出理清了北京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即实现首都功能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和统一,解决在发展思路问题上存在的不同认识和争论。


     首都经济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的概念,需要在实践中赋予其更具操作性的内涵。2002年,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的战略,引起舆论界对深化首都经济内涵的研究。北京市社科院设立了“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难点及其对策研究”重点课题,由赵弘任课题组长,在国内首次提出“总部经济”概念,运用总部经济理论解决北京制造业发展中面临的土地、人工成本高,环境压力大等难题,强调北京制造业发展要采取新的发展思路:将企业总部(研发、设计、销售、结算等)功能配置在北京市内,而将其生产加工职能向北京郊区及周边城市配置,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总部———制造基地”功能的空间分离,形成总部经济理念下的制造业布局模式。该理论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重视,2002年12月18日,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刘淇在“北京制造业要以总部经济模式实现自主创新”一文上做出重要批示。此后,总部经济进入政府决策视野。2005年,刘淇强调“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随后总部经济被写入了《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北京市社科院重视并积极支持总部经济理论研究,2004年成立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采取集成院内外专家的开放式研究机制,深化总部经济研究。设立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专项课题,以该中心研究人员为主,开展专题研究,其成果以《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形式发表。先后完成了总部经济推动区域合作、总部经济助推城市经济转型和总部经济提升现代服务业等三个专题研究,出版了三部蓝皮书,通过探索设计评价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对全国35个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和排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每年蓝皮书出版之际,举办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发布系列研究成果,论坛迄今已连续举办三届,成为该院一个重要的品牌论坛。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为政府解决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总部经济得到了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认可。“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理论与对策”获200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总部经济》专著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总部经济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南京、沈阳、武汉、杭州、成都、青岛等一批中心城市都提出要发展总部经济推进城市经济转型,并将其写入城市“十一五”规划或政府工作报告。


     总部经济理论推动首都经济发展和城市经济转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上海等一批大城市都进入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加大、制造业空心化等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我国城市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等,成为我国城市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具有高端性、知识性、集约性、创新性,产业关联效应强,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作为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总部经济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大城市经济转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大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功能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


     首先,总部经济推动了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总部经济通过企业总部等高端环节的聚集,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营销、品牌等价值链高端延伸和升级,既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也促进了“微笑曲线”两端分化出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拓展首都经济的产业选择范围,创新传统制造业的组织模式。以往考虑产业选择多是按照首都经济的要求进行简单的取舍,总部经济的提出,更加注重价值链的选择,不再看重具体的产业,只要是其价值链的高端部分,就可以成为首都经济的组成部分,从而大大丰富了首都经济的产业选择,由产业选择到价值链选择的转变,促使了传统制造业组织模式的创新,有助于北京制造业扬长避短,为更大区域范围内完善制造业配套体系,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其次,总部经济推动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企业总部的聚集对生产性服务业产生了巨大需求,也优化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企业总部从事战略决策、科技研发、投资管理、营销等高级形态的经济管理活动,对所在区域的软硬环境,特别是专业配套服务环境要求很高,产生了大量的传统服务业需求,也对金融、会展、中介、信息、法律、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北京市2007年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8.55%,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和提升。


     再次,总部经济推动了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总部经济模式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思路。企业总部的聚集使企业充分利用科技创新资源,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促进城市之间合作创新体系的构建。北京聚集了各类外资研发中心239家,仅中关村就有跨国公司研发中心70余家。在中关村,有以微软、松下、朗讯等知名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国外研发机构,以联想、中星微为代表的国内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等,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涌现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总部经济的发展不仅依托于北京较为活跃的技术能力,同时还激活了北京雄厚的技术创新资源,将资源切实转化为竞争力,通过企业总部技术创新活动向生产基地辐射,实现了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最后,总部经济推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共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大都市为核心的都市圈,成为区域间经济竞争的主要载体。在总部经济模式下,区域间产业分工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不同区域之间基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占据着产业链条的不同功能区段,发挥着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我国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香港与珠三角之间、上海与江浙之间形成的“总部—加工基地”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因此,北京发展总部经济为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将企业价值链的不同功能段合理布局在环渤海经济圈内,促进区域内不同省市之间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共赢。


     总部经济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


     北京市提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以来,总部经济模式深入经济发展进程,首都经济不断得到壮大。目前,世界500强企业有300多家在北京设有办事机构,其中跨国企业在北京设立地区总部的有42家。北京是160余家大型央企总部所在地,其中金融企业集团41家,成为北京最主要的国内总部资源。随着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成长起一批本土性企业,这些企业不再简单地为跨国公司代工来参与国际分工,而是进入总部经济的第二阶段,开始在国内区域间进行生产制造环节的空间再配置,以取得国内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例如联想集团,除北京外,还在上海浦东、广东惠阳等建立了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同时,从国内其他省市迁移过来的企业集团也成为北京总部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如经纬纺机总部从太原迁到北京,远大空调从长沙迁到北京,蓝星集团从兰州迁到北京等等。


     目前北京已初步形成“三大五小”总部经济聚集区。一是北京CBD。CBD是总部经济最明显的空间形态。跨国公司和外埠大企业集团的总部多数集中于此。目前CBD有企业4385家,其中跨国公司约600家,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及其代表机构约150家,占北京外资银行数的85%。二是金融街。金融街是我国金融资产最密集的区域,初步形成了金融企业总部聚集区。目前,区内共聚集了金融、电信及各类企业总部、地区总部140家,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60家,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大唐电信、国电公司等中央直属企业总部80家。三是中关村。已形成计算机、信息工程、软件、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涌现出联想、四通、方正等一批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总部,还拥有Google、路透、诺基亚等跨国公司研发机构70多家,其中海淀园更是以研发总部为突出特色,集中了4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包括IBM、微软、英特尔等。除上述三大总部经济聚集区之外,还有丰台总部基地、电子城功能区、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临空经济区和东二环交通商务区等五个特色总部经济聚集区,正在加速形成过程中。


     我国总部经济发展还处于第一阶段,多数城市尚处于为跨国公司代工、全球制造业生产工厂,以增强城市经济实力,融入全球总部经济链条的地位;北京已进入第二阶段,在国内区域间进行生产制造环节的空间再配置,以取得国内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由此推动中国总部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个别大企业已开始将生产制造环节向海外布局,以取得全球资源的更大收益。随着这些企业数量的增加,投资规模的扩大,北京总部经济正在稳步步入第三阶段,这将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成为北京发展总部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一种新思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