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经济形势愈加复杂,决策层举动愈受关注。昨天上午,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经济室一篇以研判下半年经济走势为主旨的8000字报告,甫一出现在中国人大网上即被各大网站纷纷转载。该报告强调六大问题值得关注,并指出:为防止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可以发挥财政政策稳定消费需求的作用,建议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储蓄存款利息税税率,增加居民实际收入。
但这份报告昨天下午的时候已在中国人大网上消失,新浪网随后也悄然撤稿。
报告原文共四大部分:一、前5个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二、重大自然灾害对宏观经济影响有限;三、对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分析判断;四、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报告没有注明写作或发表日期。
报告警示,“要高度关注出口和投资实际增速的变化,关注房地产市场走势,关注就业情况变化,关注可能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的经济、金融危机,适时适度地调整政策力度和导向。”
下文重点摘发报告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
经济周期性下滑明显
国民经济从“高增长、低通胀”正向着“高增长、高通胀”甚至“低增长、高通胀”发展。
下半年,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
次贷危机影响将向实体经济进一步扩散,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和俄、印、巴等新兴经济体经济都出现不同程度放缓,世界经济增长下滑趋势明显。
尽管对全球经济走势的判断仍存在分歧,但全球经济放缓和通胀加剧短期内已成定局,而且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国际经济环境趋于恶化。
从国内看,促使经济增长减速的因素明显增多。
一是出口增速将继续回落。受国际需求减弱、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外贸出口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继续降低。根据美国的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含香港)对美出口仅增长1.8%,值得重视。
二是消费实际增长将放缓。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偏低和价格总水平高位运行,大大削弱了居民消费能力。房地产和汽车两大消费热点明显降温,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乏力。
三是投资实际增长将减速。受出口和内需增长回落的影响,投资增长动力不足,加上银根收紧、股市融资规模缩小、企业利润增长回落等因素使投资资金趋于紧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将减速,估计下半年扣除投资品价格指数后的投资增长在15%左右。尽管灾后重建在一定程度上能拉动投资增长,但改变不了投资增长整体趋缓的趋势。
总体看,中国经济在2007年前三季度达到12.2%的增长高峰后,去年四季度已经显现高位回落势头。今年上半年,经济周期性、趋势性下滑态势更加明显,全年经济增长将继续平稳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步入下行通道的同时,物价涨幅明显升高,国民经济从“高增长、低通胀”正向着“高增长、高通胀”甚至“低增长、高通胀”发展。
如何看待当前的增速回落?我们认为:
第一,在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从内外因素考虑,增速回落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如果全年能保持10%左右的速度,是符合宏观调控的导向和要求的。宏观政策应保持稳定和连续。
第二,不少机构预测,2009年的经济景气并不乐观,甚至会进一步回落,因此,也要防止经济出现惯性下滑、回调幅度过深。
成品油提价能抑制通胀
价格管制很难解决通胀问题,理顺价格体系短期可能推高通胀,但实际上有助于控制通胀。
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已经在多国蔓延。与此同时,中国CPI涨幅已经从2007年前5个月的2.9%提高到今年的8.1%,尽管5月份当月同比涨幅略有下降,但中长期上涨的压力有增无减。
一是国际大宗产品价格攀升。前5个月,大豆、食用植物油、铁矿砂、原油和成品油进口价格分别上涨77.9%、75.6%、78.8%、64%和66.9%。在刚刚结束的与澳方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中国接受了铁矿石上涨80%至96%的涨幅。
二是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压力增大。国内市场粮价远低于国际市场,5月份国际市场大米、小麦和玉米价格分别比国内市场每吨高3560元、200元和80元。国内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明显,农民种粮效益偏低。为保障粮食安全,防止出现粮食大规模走私,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呼声很高。
三是上游生产资料价格加速上涨。前5个月,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6.7%,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1.9个百分点,当月涨幅从1月份的11.9%逐步提高到5月份的21.4%,其中钢铁、原煤和成品油价格分别上涨40.4%、33.2%和17.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增幅自去年10月以来逐月攀升,今年4月份达到创历史新高的23.6%。
四是成品油、电力和煤炭价格理顺将增大涨价压力。为缓解国内成品油与国际市场原油倒挂问题,国家近期调整了国内汽柴油价格,将影响全年CPI上涨0.5个百分点,但上调后大体相当于原油价格每桶90美元的水平,距离当前约140美元的国际油价,还存在很大的调整压力。同时,解决“市场煤、计划电”、电力企业大面积亏损的问题,电力价格调整幅度也是远远不够的。
五是城市公共服务价格上涨压力大。当前,城市垃圾处理费、污水处理费以及供水、供暖和供气等公共服务价格仍然偏低。
通货膨胀一旦超过一定的水平而得不到有效控制,将改变居民和企业的预期,对经济产生严重的破坏性后果。越南今年以来通货膨胀水平不断上涨,6月份高达26.8%,国内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打击。
当前,要密切关注中国通货膨胀走势,防止通胀水平过高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破坏。同时,要继续推进价格改革,理顺价格体系,这样做短期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但抑制不合理需求、刺激供给的作用也相当明显,实际上有助于控制通胀。
靠价格管制来解决通胀问题很难奏效。从国际上看,美国1973年左右曾试图依赖价格和工资管制遏制通胀,反而适得其反;委内瑞拉作为一个石油生产大国,虽把成品油价格控制在极低的水平,但全国的通货膨胀率却超过20%。
2007年中国新增石油消费已占全球新增石油消费的近40%,国内成品油价格政策成为影响国际油价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在上调后仍然偏低,甚至低于某些石油出口国水平,国内石油需求居高不下,加大了国际油价进一步上涨的压力。
据中金公司测算,国内成品油价格如果提高50%,炼油毛利就能达到国际水平,国内供给就会增加,也会抑制部分不合理需求,减缓油价上涨压力。而且,如果2008年中期国内油价提高50%,则中国2009年通胀水平将降到7.3%;如果不提高,则2009年通胀水平将达到8.7%。
暂缓出台加工贸易调整新政
保持已有加工贸易政策的稳定性,给企业缓冲期,避免对出口造成过大冲击。
国内外经济环境趋紧和政策调整产生叠加效应,使中国出口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前5个月,出口同比增长22.9%,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若考虑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美元升值幅度较大的因素,出口实际增长下降较快。特别是在一些外向型经济地区,对外贸易增速明显放缓。
在出口增长大幅回落的情况下,不少出口型企业效益明显下降,有的甚至陷入亏损状态,但许多企业表示,目前只能暂时以牺牲利润来保住来之不易的市场份额,这种局面难以长期为继。
近两年来,为了缓解国际收支顺差,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工贸易政策调整措施。部分加工贸易规模较大的地区对此反映强烈,认为政策调整范围广、出台时机急,而且过于频繁,对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过大。而且,这次政策调整使很多外商认为中国原有的外贸外资政策产生了方向性变化,对政策风险的忧虑与日俱增,经营信心受挫。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主要是控制“两高一资”和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过快增长,导向是完全正确的,但政策的出台没有充分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特别是欧美经济濒临衰退造成的严重影响,时机选择不尽合适。
建议暂缓出台新的加工贸易调整政策,保持已有政策的稳定性,给企业缓冲期,避免对出口造成过大冲击。
同时,建议对出口增长和出口企业利润增长回落的情况,要按行业和按产品进行深入分析,及时评估政策调整的效果,不能仅通过行业平均数变化来看问题。
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要区别对待。对纺织服装、玩具等中国优势突出、能够有效缓解就业压力的产业,特别是其中一些高端产品,应该考虑给予一定政策倾斜。
[NextPage]
房地产市场走势可能出现逆转
要深入调研房地产行业资金链,避免出现因房价大幅回落而集中暴露财政金融风险,对经济造成大的冲击。
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一是房价涨幅出现高位回落,不少大中城市房价开始下跌。分地区看,广州、深圳等珠三角主要城市新建住房价格今年以来呈负增长,成都、重庆5月份新建住房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0.4%和-0.1%,北京、天津等环渤海主要城市房价小幅上升,但涨势明显趋缓。在一些城市,名义房价虽没下降,但开发商已经出台“买房送车”等隐性降价措施。
二是成交量大幅萎缩。在价格上涨趋缓和成交量萎缩的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前5个月同比增长31.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不少专家分析,这是前期在建规模过大所致,不一定反映需求仍然旺盛。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房地产业在中国经济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房地产和建筑业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20%,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10%,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25%左右,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商业银行全部贷款余额约20%,来自房地产的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许多地方干脆就是“土地财政”。
截至6月底,中国资本市场股票指数自年初以来已经下跌近50%,而同样作为资产价格的房地产价格,“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预期影响非常显著,一旦出现房价大幅下跌,影响不可小视。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房价大跌引发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的前期,也曾出现房地产成交量大幅萎缩的情况。
当前,一方面,要深入调查研究房地产行业资金链、交易量和开发投资方面的情况,密切关注并及时分析房地产市场走势,稳定和调整调控政策,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预期。
另一方面,要科学评估和防范房地产市场对地方财政和金融体系产生的潜在风险,把握好政策调整的节奏和力度,避免出现因房价大幅回落而集中暴露财政金融风险,对经济造成大的冲击。
“热钱”流入规模增大
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利益机制调整,弱化资金流入的动力。汇率调整有利于弱化升值预期,但调整方式需要完善,防止强化单边升值预期。
今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增速加快。5月末,外汇储备余额比年初增加26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多增42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28亿美元,增长5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0个百分点。除去提前结汇、资金到位比较集中等因素外,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热钱”加速流入。
国际“热钱”大规模流入中国,对中国金融和经济安全将构成威胁。
一是国际资本持续流入,央行被动结汇,通过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以缓解由此造成的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导致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主动性受到制约。
二是目前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金融基础建设相对滞后,这些短期国际资本将可能利用中国经济结构上的薄弱环节和金融制度安排的缺陷,对金融市场进行冲击,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目前,人民币经常项目已经实现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境外资金可以借助可兑换项目,通过复杂多样的方式和渠道进行跨境流动,隐蔽性很强,监管难度很大。
解决“热钱”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利益机制调整,弱化资金流入的动力。汇率调整有利于弱化升值预期,但调整方式需要完善,防止强化单边升值预期。
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
适时允许省级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建议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利息税。
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仍然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要根据情况变化,在具体执行中进行调整。在继续收紧银根、控制银行信贷的情况下,应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缓解目前企业资金偏紧的问题。
建议加速发展债券市场,进一步扩大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发行规模,适时允许省级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和定向灾后重建债券,加快发展非银行金融业务。
出台新的货币政策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预期的因素,应做好解释工作,把握好出台时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引起金融市场大的波动。
为防止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可以发挥财政政策稳定消费需求的作用,建议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储蓄存款利息税税率,增加居民实际收入。
为缓解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可以降低收费公路通行费等税费标准,对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的企业加大税收减免和抵扣。在全国范围内尽快推广增值税转型改革。
[记者述评]宏调取向渐向弱势群体倾斜
新华网昨日以《全国人大财经委研判下半年经济走势 关注六大问题》为题,刊出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室针对下半年经济形势所作的研判报告。在这一报告中,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室指出,正密切关注包括通货膨胀、出口形势在内的六大难题,建议“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要根据情况变化,在具体执行中进行调整”。
7月16日至17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听取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上半年经济形势的汇报。全国人大财经委在当时便曾明确表示,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仔细体味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室昨日的报告全文,不难发现,下半年的宏观调控将会更加注重微观层面。同时,通过财政政策“发力”,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开始向弱势群体倾斜的迹象逐渐显现。
首提减税 微观层面发力
“为防止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可以发挥财政政策稳定消费需求的作用,建议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储蓄存款利息税税率,增加居民实际收入。”经济室人大财经委经济室在报告中如是表述。
对于企业,报告则提出,将“降低收费公路通行费等税费标准,对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的企业加大税收减免和抵扣;在全国范围内尽快推广增值税转型改革”。
事实上,自从本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以来,不少专家都预测,在从紧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决策层或许会通过财政手段“抗通胀”和“保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更是在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前两天便明确提出,“需要更积极有力的财政政策,包括实施减税、加大向低收入群体补贴力度、促进和扶持企业的技术进步等”。
此前,虽然更高层面上一直都有相应的信号传出,却始终未见明确表态。由于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决策机构,因此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室昨日的表态,被市场人士理所当然地视作下一阶段政策取向的端倪所在。
最终确定财政政策走向前台,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室为此给出的理由是,“2009年的经济景气并不乐观”,“为防止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可以发挥财政政策稳定消费需求的作用。”
细观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室的政策建议,无论是更为关注个人、还是更为关注企业,政策的变化体现出的正是此前全国人大财经委所提的“针对性”,也即荷兰银行所所提出的观点——“宏观调控正渐渐从宏观层面转向微观层面”(见早报7月23日B14版《工行国开行表态:松绑小企业》)。
可资佐证的是,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室在针对出口形势进行分析时特别提及,“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区别对待。对纺织服装、玩具等我国优势突出、能够有效缓解就业压力的产业,特别是其中一些高端产品,应该考虑给予一定政策倾斜。”
政策倾斜 财政能走多远
综观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室的政策建议,宏观调控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的迹象逐渐显现。最明显的证明是,人大财经委再次提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增加居民实际收入。今年3月份,国家刚刚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1600元提高为2000元。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税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斌此前提出,可将个税起征点和CPI进行挂钩。由国家确定一个我们讲的不变价格的免征额,然后免征额随CPI涨幅同步上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则更为干脆地建议,个税起征点可提高至5000元。
针对备受紧缩和人民币升值影响的中小企业,人大财经委的报告也给予了很大的篇幅论述。
报告建议,针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暂缓出台新的加工贸易调整政策,保持已有政策的稳定性,给企业缓冲期,避免对出口造成过大冲击。同时,“在继续收紧银根、控制银行信贷的情况下,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缓解目前企业资金偏紧的问题。”
早在上半年出口数据公布之时,多位学者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便都指出,今年以来的紧缩政策并未对大型国有企业造成太大影响,“紧缩紧的都是中小企业”。
而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刘伟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则指出,当前情况下需要为中小企业减税,这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也有助于涵养税源。
“已经到了大规模改革财政政策的时候,财政必须加大对公共产品的投入。”刘伟称,我国可以通过运用减税政策、加大对公共产品的投入来刺激经济发展。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