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根据中国地震局22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2日12时,共监测到4级以上余震167次,15时18分,在四川都江堰市又发生了一次4.7级的余震。
四川汶川大地震余震为何表现出如此高频度和高强度?灾区群众和抗震救灾人员在遭遇余震时应该注意什么?本报专访地震专家。
活动基本正常
会持续较长时间
这次汶川地震位于南北地震带中间的龙门山断裂带上,称作构造地震。能量充分释放需要一个过程,主震后一般都有余震发生。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东说,按照以往经验,地震分类型,有的地震很大,但是余震小而少。而这次地震的余震是很丰富的。
“比如1976年唐山地震之后有一系列强余震,最大的达到7.1级,大半年的时间不断有不同震级余震发生,但总的趋势是衰减。”中国地震局原副局长何永年介绍。
中国地震局专家罗灼礼说,“这次汶川大地震,从总的情况来看,余震的活动基本是正常的,说明剩余能量在逐渐释放。在以后的释放过程中,余震还会持续较长时间,还会有起伏,较强的余震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搜救应当有备而来
主要躲避坍塌砸伤
地震发生后,很多建筑受损倒塌,还有一部分建筑没有完全倒塌但已受损,这些建筑再遭受较强余震时,还会继续发生破坏。
救援人员和被压人员,在余震中必须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否则灾情可能进一步扩大。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说,在灾区应该对强余震作出必要防范。
“余震发生时,人们所处的环境比主震发生时更加脆弱,人的营养不足,心理上受过创伤,因此抗打击能力也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少泉认为。
张晓东认为,因为余震陆陆续续发生,危险建筑都不应该靠近。参加救援的这些搜救人员和当地人员要有余震方面的知识。同时搜救人员也要有这方面的知识,因为他们在废墟里工作。
中国地震局原副局长汤泉研究员说,根据中国地震局《关于汶川8.0级地震近期余震趋势意见的报告》,汶川8.0级地震余震活动水平为6―7级左右。躲地震不分主震和余震,最主要的是躲避坍塌砸伤。
范围分布较广
24小时严密监视
张晓东说,对于汶川地震的余震,是24小时严密监视。目前,地震局调集100多人加密震区的地震流动监测,已经架设了60多个台点,地震现场观测工作正在进行,所有启用的应急观测仪器获取的数据正源源不断地传回,为震情序列分析会商提供可靠、科学的基础信息支持。
张晓东说,每次余震的发生我们都能够比较准确的定位。有些余震还是能够被预测出来的,但也有一些余震预测不出来,每次地震和每次地震之后的余震情况也是不一样的,经过专家认真分析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张少泉说,余震预测相对主震而言容易,因为地震的类型、震中地点、分布范围都已经知道。但到底比主震容易多少,不好比较。地震部门要加强强余震的预报,并及时通报给各部门做好应对工作。一旦有强余震预报,各单位立即启动预案,采取措施。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