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4月27日上午,在社科院举行的“2008年中国房地产高峰论坛暨《房地产蓝皮书》出版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景国就200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形势进行了解析。李景国认为200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主要有以下特点与不足。
特点一: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中小户型投资比重不高,投资增速自东部向西部越来越高。2007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万亿元,同比增长30.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约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为2003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住宅投资占房地产总投按比重达到71.2%,为2003年以来的最高。
在商品住宅投资中,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投资,只有约4200亿,仅占23.3%。
从东中西三大区域投资增速看,呈现自东向西越来越高的格局。2007年东部地区的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6%。中部地区房地产投资增长为35.4%,增速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房地产投资增长率为36.5%,高于东部和中部。其中住宅投资也呈现相同的态势。分省市区看,北京房地产投资增长率为16%,上海为25%,均低于全国30.2%的平均水平。住宅投资增速超过55%的省区分别是新疆、吉林和海南。
第二个特点:土地购置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地价继续上涨。2007年全国土地购置面积4.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扭转了2005和2006年购置绝对量连续两年减少的局面。
土地购置价格为1198元每平米,比2006年提高150多元,上升幅度为14.9%。
第三个特点:市场需求总体旺盛。市场需求总体旺盛的表现之一是销售面积及增速大于当年竣工面积及增速。2007年全国商品住宅竣工面积4.7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而销售面积达到了6.9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4.7%,销售面积为竣工面积的近1.5倍;表现之二是商品住宅控制面积继续下降。12月底全国控制商品住房约670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6%,降幅较2006年加快8.6个百分点。这表明2007年商品住宅供给增量相对于市场需求明显不足,成为刺激房价上升的原因之一。
第四个特点:房价继续在高位增长。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一些城市年底房价下降,商品住宅需求旺盛必然推动房价上涨。按照商品房全年销售总额和销售总面积之比计算,2007年商品房均价3885元每平米,比上年上升15.4%,增幅同比上升9.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价格上升17.5%,同比增幅上升11.3个百分点。
从全国70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看,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不仅有一线城市,也有中西部的二线城市。分月统计结果显示,房价同比在前五名的城市,北京12个月份均榜上有名,深圳10个月份在列,西部的乌鲁木齐全年有一半的月份都在前五名。根据有关部门的监测,2007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标准价格平均涨幅为7.6%,其中上半年房价涨幅基本平稳。从6月份开始加快,到11月份房价涨幅有所放缓,12月份部分城市房价环比涨幅下降,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下降的城市有18个。
存在的问题:
1、房价增长仍然较快,调控措施力度不够。近年来,国家在土地交易、信贷发放、税收征管、外资利用、利率调整、信息披露、套型结构等各个环节密切出台调控措施。但2007年房价快速增长的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调控措施没有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例如2007年在住宅投资中,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投资仅占23.3%,距套型结构调控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2、土地交易波动过大。部分城市土地交易价格履创新高,并向二线城市蔓延,但同时也多次出现土地市场交易坡度过大,增长商品房供给的不稳定性。
3、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足。2007年全国住宅总投资达到1.8万亿,同比增长了32.1%。同期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增长率比商品住宅投资增幅低12.4个百分点,占住房投资的比重也继续下降。
4、住房保障边界扩大与公共财政支持能力的矛盾较大。住房保障制度是国家保障无能力购房群体基本住房条件所采取的辅助政策。各国对保障对象的划分、范围各有不同,我国将住房保障对象界定为中低收入群体,不仅意味着保障住房的受惠人群增加,也意味着增大了公共财力支撑。在现阶段,如何实现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与公共财政向匹配,建立起良性的住房保障机制是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5、中介监管亟待加强。2007年房地产中介公司失信和违规行为影响特别突出,损害了住房市场健康发展。一些中介公司存在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松懈、重短期赢利、轻诚实守信的诸多问题。总体来看我国房地产中介市场起步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规范市场、加强监管和制度建设对于中介市场繁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