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08年《传媒蓝皮书》发布,
中国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但出版创新还应更大刀阔斧
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众多著名学者专家共同编著的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7~2008)》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书中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的出版改革,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框架下进行的。2003~2007年底,国内有100多家出版社实行企业体制的管理,有1000多家报刊也实行企业化、市场化的管理。各个出版社一直坚持把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加快整体改革步伐,尽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经营管理创新和出版创新,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改革和创新中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多元并举、良性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同时,出版集团优化调整产业结构。随着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出版和发行集团的组建和改革将进入新阶段,集团将以战略投资者姿态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关联产业。辽宁和内蒙古已经实现跨区连锁经营,中国出版集团与河南出版集团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海南新华书店系统和江苏发行集团达成战略性合作意向,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共同组建成立北京广华京版传媒文化有限公司。
蓝皮书还指出,出版业经济效益增长缓慢、滞胀严重、产业链不和谐,出版创新还应更大刀阔斧。
这些年我国图书出版的增长率一直不高,平均增长率远低于GDP的增长率。2000~2005年我国年均GDP增长9.3%,而出版业图书总印数连续3年下降或者基本持平,总印张的增长率也很低,但库存年均增长码洋却达到12.3%。定价总金额的年均增长率情况是6.6%。2006年,全国573家出版社出版图书总品种比上年增长5.17%,总印数下降0.9%,总印张增长3.78%,定价总金额增长2.67%,销售数量下降0.91%,金额增长4.97%,出版物库存与上年相比数量增长4.98%,金额增长8.71%。这些数据所体现的产业状态为:出版品种大幅上升,但印数和销售册数继续下降;增长速度趋缓,且增长后劲不足,增长稳定性差;图书价格上涨,总量增长主要靠价格拉动和要素投入拉动,定价上涨速度大于实物(总印张)增长速度;各项经济效益指标都在呈现下滑趋势,如总利润、单品种利润、人均利润等都在逐年下降;而退货和库存却持续增加,产生了“滞胀”现象。
由于出版社因追求码洋增长或提高上架率而向书店多发货,或者由于书店基于各种原因而盲目订货,在书店形成大量存货,造成库存转移,无法向出版社正常结算;有些规模较大的书店将销售获得的现金用于多种经营,把本该支付给出版社的资金挪作他用,对出版社正常还款进行拖欠;有些书店由于恶意打折或不正当竞争无法获得利润甚至亏损,同时也造成了同业的恶性竞争可能挤垮其他书店,造成自身以及其他书店都无力偿还出版社的书款;更有些书店存在恶意欺诈,骗取出版社的图书,销售获款后逃之夭夭。诸如此类的事件越来越多,造成了出版社与书店之间的诚信危机。现在很多出版社要求与书店签订诚信合同之类的举措,恰恰是这种危机的突出表现。这个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也会出现全行业的大崩盘。
(本文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7~2008)》P71-78)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