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房价高企背景下,200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尤为大众所关心,廉租房保障资金首次写入报告,重点发展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等一系列新“亮点”都传递着一个信息:2008年政府将更加致力于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问题。
住房保障亮点纷呈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住房保障方面的举措可谓亮点纷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报告明确提出了“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的任务,提出了建设模式、政府和企业职责,以及加强市场调控的思路,并明确了2008年的任务。
配合建设部更名和职能重点的转变,使得“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而这也表明国家不再把房地产业作为国家大力扶持发展的支柱产业。
其次,明确提出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提出了政府如何发挥在房地产经济领域中的作用:制定住房规划和政策、搞好土地合理供应、集约利用和管理、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
根据报告,除了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主要通过市场调节解决外,其余部分政府应当担负主要职责。
不过,曹建海也指出,制定住房规划和政策、搞好土地合理供应、集约利用和管理这两项职能,属于世界任何政府都有的公共职能。而如何发展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是否仍依赖房地产开发商发展?是否允许居民自建房?是否允许小产权房入市等,都没有回答。并且中等收入家庭如何解决,也没有给出解决思路,似乎有政策漏洞。
“亮点之三,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要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曹建海表示,这是一个重大问题,关系到我们的城市化是否能够真正实现问题。虽然报告没有提出解决办法,但他认为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解决。
第四个亮点是首次提出“抑制不合理需求问题”,表明政府已经认识到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的危害,这是一个好的开头。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在住房问题上明确划分了政府和市场的职能,明确了政府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主要任务,而且还提出了以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来解决的方法。”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颐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住房保障重点主要是低收入困难群体,今年这个“中”字加得很好,表明更多人群将能够受惠于政府的住房保障建设。
任重道远
“尽管政府下决心‘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而我们离此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曹建海指出,在商品房领域,地方卖地生财、开发商垄断住房供给、二手房市场炒作等非常严重,房价居高不下,泡沫化严重;在住房保障领域,限价房价格高、质量差、位置远,无购买价值;经济适用房在各地几乎已经取消。
廉租房供给数量严重不足,且管理弊病丛生;居民获得住房的其他途径,如自建、单位建设、集资、合作建房、购买集体土地上的住房等,仍然被堵死,缺乏出路,其实这些才应当是市场调节的重点。
对此,陈颐也坦言,我国离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在重视并明确了原则和方向之后,采取什么措施、如何落实同样很重要。
多管齐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央要拿出68亿元建设廉租房,这虽表明中央的重视态度,但事实上这些资金对于全国范围的廉租房建设来说是非常有限的。”陈颐指出,廉租房制度的具体建设主要还是由地方政府投入与落实。
“现在各级地方政府大搞‘奉送财政’,为招商引资对产业投资者减免税费,导致对土地和房地产依赖过大,成为获得房地产暴利的一个利益主体。”曹建海指出,公共预算体系存在严重问题,财政收入主要用于行政费和人头吃饭,根本没有多余经费解决住房保障问题。
报告要求地方政府增加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他认为,不能与土地收益挂钩,因为政府推动的高房价是廉租住房需求的深层根源,关键是要地方从财政中筹集,同时中央给予一定支持。
曹建海指出,建立完善的保障住房制度要多管齐下:对于政府手中储备的土地,要优先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没有完成住房保障计划任务的城市,不仅不得出让土地给房地产开发商,反而应从开发商囤积的土地中寻找土地储备资源。
廉租住房建设以政府为主,同时可以引入包括社会各界参与廉租住房建设、经营,决不能限于房地产开发商,取消进入廉租住房建设、经营的各种门槛。
政府要为中等收入以下的所有居民住房负责,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成为住房供给的重要组成部门,同时立刻完全放开对房地产开发商之外的非盈利住房开发活动的限制,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让居民自主建房成为解决“居者有其屋”的重要途径。
如何让人民“居者有其屋”同时又让政府少掏钱,实现双赢?陈颐认为,政府首先就应该先把虚高的房价降下来,挤出炒房泡沫,形成良性价格机制。
“如果房价理性回归,部分中等收入者自己就有能力购房,不用政府大量投入建设保障住房。”陈颐还指出,廉租房不是全民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次要的。政府的保障住房建设应该重点从占人口比例40%-50%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着手,然后再以廉租房为补充解决小部分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
“抓紧建立保障住房体系的出发点很好,把事情办好同样重要。”陈颐倡议,可以效仿医改,在全国范围公开征集方案,举国上下献计献策一定能够找到多方共赢的良策。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