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08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蓝皮书指出当前温州的产业结构演变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阶段,此项标准是按人均GDP、三次产业比重、制造业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人口城市化率和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这五项指标来衡量,并参照居民实际收入、消费水平最终得出的。
蓝皮书指出,在近30年的发展中,温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由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提升到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结构。改革开放前,农业在温州国民经济中占比很高,1978年,温州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2.2:35.8:22,温州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地区。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步伐逐步加快,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1984年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演变为37.3:38.6:24.1。到1990年,第三产业超过了第一产业,第一、二、三产业比例演变为27.4:44.7:27.9。之后,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2006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3.5:54.8:41.7。三次产业的贡献率也由1990年的11.0:62.0:27.0演变为2006年的-0.1:57.9:42.2。据初步估算,2007年第三产业增幅高于GDP增长1.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4%,超过工业增长贡献率。
蓝皮书还指出,伴随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温州的就业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1982年全市第一、二、三次产业从业人数比重分别是52.06%、 36.0%和 11.9%,2006年演变为16.15:46.33:37.52。2006年温州市人均GDP为306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5:54.7:41.7,制造业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约为72.5%,人口城市化率(城镇人口比重)为60.22%,农业从业人员比例16.1%。同时,从居民当前的实际消费情况看,温州已明显进入了汽车消费快速上升的时期,同时兼有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的特点。虽然从人均GDP看,到2006年温州刚超过3000美元,但是2006年温州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位列全国第三。同时,到1996年,温州的第三产业形成的固定资本比重超过三次产业总和的50%;从1997年开始至今的十多年时间里这一比重始终保持在2/3左右的比例。
(数据资料来源:温州蓝皮书P4)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