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发布《北京蓝皮书••社会》指出,
北京市民希望政府加大调控房地产价格力度
近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07~2008)》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蓝皮书指出,2007年房价问题仍然是广大市民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房价快速上升,近几年连续成为北京社会发展报告中的重大社会问题,2007年这一问题仍然是广大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2007年度北京市社科院对市民的调查中,有68%的回答者“担心”或“非常担心”房价上涨对自己生活造成的影响。近三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对房价的调控政策,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涨,但是收效不大。2007年房地产商继续大量囤地、捂盘,在前几年房价快速上升之后,2007年下半年北京住宅价格又出现了新的一轮飙升。
在本年度的北京蓝皮书中专家分析说,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住房不是一般商品,不可能完全交给市场来解决,“看不见的手”是要有前提的,那就是供给的无限性和信息的对称性,而这两点在房地产市场上都不存在。今天房地产地场上确实出现了非常荒谬的现象。一是住房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广大市民的购买能力,2006年北京市住宅销售均价是每平方米8050元,当年北京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978元,仅能购买2.5平方米住房,3口之家如要按2006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0.1平方米标准购一套住宅,需要不吃不喝8.1年。二是随着房价的上涨,三年来北京住宅商品房销售面积逐年下降,2005年销售2566万平方米,2006年是2205万平方米,2007年1~11月只有1550万平方米,其中现房销售量同比下降30%。房地产商强调住宅需求旺盛来为提高房价造势,人类的需求可以是无限的,但是除了人要吃饭的需求是刚性的以外,住房需求相对而言是弹性的,买不起大房子可以买小房子,买不起房子可以租房子,住宅消费能力与房价找不到交汇点时,只能是有价无市——这正是今天的空有高价、少人购买。
北京蓝皮书指出,目前的政策把中低收入群体从住房市场上解脱出来的调控力度仍然远远不够。2007年北京市公布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申请、审核的管理办法。可以申请廉租房的低保家庭困难户有3.83万户,截至2007年2月,累计有2.6万户享受到住房保障政策;而符合申请经济适用房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数字还在调查之中,截至2007年2月,解决了约19万户。
目前的住房保障制度仅仅是第一步,现在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还只能惠及到最低收入和低收入群体;第二步的任务是逐步降低经济适用房的登记门槛,真正像温家宝总理设想的那样“经济适用房大多数是面向中产阶级的”,那样才真正能够解决“居者有其屋”,实现社会的和谐。当保障性住房供应量不断增加时,商品房的价格就无法高位坚挺。基于以上理由,本年度蓝皮书指出北京商品房价格止涨回落的“拐点”必将来临,它到来的早晚取决于中央和北京市政府调控房价的力度,取决于保障性住房投入使用的规模与速度。
(数据资料来源《北京蓝皮书••社会》P13—15)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